台北總會

您在這裡

新聞稿|福島核災十二周年—福島核災尚未終結、拒絕核電漂綠騙局

2023.3.9記者會新聞稿 【福島核災十二周年—福島核災尚未終結、拒絕核電漂綠騙局】 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所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至今尚未終結,許多人們失去了故鄉,失去了賴以為生的工作,失去了世代居住的家園。核災事故雖然由地震和海嘯引發,但真正的起因是核電的系統性缺陷,不是無法預防的天災,而是可以預防的人禍,福島核災雖已過了十二年,但至今仍無法解決災區的污染問題。 核災尚未結束 輻射廢土與核污水問題 仍然嚴重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 說明,在福島核電廠區現場,反應爐內的剩餘燃料棒以及碎片清除幾乎完全沒有進展,在核污水處理方面也遇到困難,因為必須不斷注水繼續冷卻燃料碎片,...閱讀全文

2023綠桌遊志工培訓 確定開課!

如果要告訴孩子,地球是多麼美麗與脆弱,需要我們悉心保護,您會怎麼說? 透過桌遊和互動課程,環境教育可以變得更加有趣、生動!邀請您,參與我們的綠桌遊課程,成為環境教育推廣志工,一起為美麗的地球努力! 我要報名 |活動資訊| 初階班:包含農食議題認識、志工倫理、桌遊 概論及 試玩 進階班:包含SDGs議題認識、桌遊設計初探、教案設計及試教 堅強的講師陣容 | 課程費用| 部分講師及材料費由全家零錢捐及崇時綠桌遊志工培訓計畫補助 若您從未參與2022年的綠桌遊志工培訓: 初階班:$600 初階班+進階班一起報名:$1000 若您曾參與2022年的綠桌遊志工培訓: 進階班:$500 |報名辦法 |...閱讀全文

俯拾皆食農

俯拾皆食農 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副教授/張瑋琦 2022年4月19日「食農教育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此消息一出,食農界莫不歡欣鼓舞。當此之際,我很榮幸受農訓雜誌之邀撰寫食農教育專欄。本專欄訂名為「俯拾皆食農」,欲分享本人對食農教育信手拈來的見聞、觀察與思考,期能陪伴國人在食農教育的路上共同成長。 國內食農教育立法的脈絡,可溯源自2011年我所執行農委會的《農村綠色飲食與食育推廣方案之研究》科研計畫。我在該計畫中梳理日本食育計畫的內涵,並於隔年起,開始在農會及農民訓練研習中推廣食農教育理念,倡議食育立法的構想。2012年姚文智立委亦留意到日本《食育基本法》的重要性,...閱讀全文

建構在地「綠色飲食生活圈」 評選結果公告

感謝所有參與計畫徵件的團隊,提出自己的食農教育計畫,試著解決社會對於糧食安全、農地生態、健康飲食、環境永續等問題。經過2輪評審,終於選出5個受補助單位,每個提案單位的計畫都很好,只是礙於農委會的獎補助經費有限,無法讓提案單位都能接受補助,主婦聯盟深感惋惜,但還是很高興藉這次機會認識更多食農教育推廣團體,也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合作。 獎補助單位 區域 正取單位 計畫 獎補助金額 北區 共耕食代 野地糧倉—永續綠生活實踐家+發展計畫 新台幣叁拾萬元整 北區 社團法人台灣大米缸協會 糧善餐桌,與「米」一起走入新竹 新台幣貳拾陸萬元整 中區 又禎有限公司(田野勤學) 田野大豆的永續生活提案...閱讀全文

《跨出溫度舒適圈》讀後感

用豐足的概念踏出溫度舒適圈,與建築淨零的思考 踏出舒適圈意味著:擺脫令人鬆懈舒適的現況,往不舒服的情境跨出一步,追求成長與改變的契機。而林子平老師的《跳出溫度舒適圈》一書則告訴我們:如果我們願意跨出「溫度的舒適圈」,我們便有機會減緩地球暖化的緊急現況。或許,有人會覺得停下地球暖化的狂瀾,只能依賴科學發展?但若從IPCC AR6報告的提出的「豐足 [1] 」(Sufficiency)概念來看,只要我們能夠重新定義我們生活所需,從需求面向根本改變消費驅動的體系,在本世紀末維持1.5°C以下的升溫還是可能達成的 [2] 。 調整生活並非易事,建築的使用階段,產生了全球近28%的碳排放,在台灣,...閱讀全文

2022主婦聯盟綠桌遊公益場

2022年 , 我們舉辦了8場次的綠桌遊公益場,開放大眾申請公益場次來一同推廣,如何好好的吃、健康的吃。這8場的場次分別由雙城國小二年級、永建國小、石牌國小、林口未來城社區樂藝社、萬芳女子童軍社等團隊申請,我們提供優質的講師與助教以及桌遊等教具。並對出席的年齡層適度調整教學內容。 早安,你還記得今天的早餐嗎?你在選擇早餐的時候,是否有考慮過這些東西是否是身體所需要的。俗話說:今天你吃下去的東西,建構出明天的你。在食物進到嘴巴前,我們更應該思考清楚。 我們透過路上的紅綠燈,來比喻食物進到口中的紅綠燈。綠燈的食物通都是原型食物為主,有著少糖、少鹽、少油的特色,也不需要太多的加工工序就可以吃的食物...閱讀全文

邁向淨零論壇—未來綠能住宅的起手式 活動報導

建築部門佔了全球將近4成的碳排放,台灣2050將邁向淨零排放,因此,如何讓建築物不但能節能,還能創能,將是建築朝向淨零的關鍵。主婦聯盟基金會一直認為:生活,就是發電廠。因此,我們於2023/1/12(四)主辦了第二場邁向淨零系列論壇,和建築師們一起討論住宅與綠能的結合。 邁向淨零—未來綠能住宅的起手式論壇 建築淨零必從節能開始,減少都會區「能源懲罰」 建築淨零的起手式是什麼?會中講者們一致同意,建築部門若要達到淨零,再生能源的導入只是其中一環,節能才是最根本。其中,建築在使用階段的耗能熱點主要為照明與空調使用,台大生物環境生物系統工程學系黃國倉教授指出,從熱舒適的角度來看,因為氣候變遷,...閱讀全文

台灣2023國際小米年/小米文化

點選上圖回首頁 12/15 霧臺小米回家**邁向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 中山大學USR計畫讓魯凱傳統農耕文化「醒來」 12/15 栽回大武山下的**小米生態系:田野調查家攜手部落青年; 復興返穀文化 11/28 原住民小米串綁法DIY 10/31 返穀,神人盟約物——小米餅背後的文化、時曆、祭典與生態 10/29 佳平部落小米創新料理 10/15 卡那卡那富族齊聚米貢祭 感謝平安慶豐收: 文字報導 & 影音紀錄 10/13 將文化傳承價值包進「阿粨」中,粨發粨粽的經營之道 10/07 農訓雜誌小米特刊 09/14 公視資深記者呂培苓談小米回家: 音檔(EP. 70) & 影音...閱讀全文

台灣2023國際小米年/小米復育

點選上圖回首頁 12/15 帶「走失」小米回臺灣**農藝學者的永續願景:族人、 農民自力保種;種子傳遞文化與農業 12/15 「找回原力」在臺東:從部落文化核心支持原鄉永續農業 12/15 以斯馬哈散農莊**復育傳統作物:布農五穀找回原民語言與文化 12/15 信豐農場六級化經營**打造完整臺灣紅藜產銷鏈: 期盼輸銷歐美日;展現臺灣紅藜風采 12/15 穿越千年遺址**探究臺灣早期穀物:原民傳統作物潛能成未來趨勢 12/15 種子生活節 11/20 2023年達魯瑪克小米回家復耕影像全紀錄 10/03 吉露部落小米回家 日本媒體報導 09/20 《搶救小米接力賽》 08/14 日本保種50年...閱讀全文

台灣2023國際小米年/小米活動

點選上圖回首頁 11/25 小米與布農祭事曆展 11/18 國際年小米論壇掠影 11/18 達魯瑪克部落演出《緣定鞦韆》 10/27 金峰鄉壢坵村小米學堂的南廻小旅活動 10/15 卡那卡那富族齊聚米貢祭 感謝平安慶豐收 : 文字報導 & 影音紀錄 10/12 排灣族小米收穫祭 10/06 親愛的小米「Siyon trakis」烏來泰雅族歲時祭儀演變歷程特展 10/02 印台協會辦廚藝大賽 小米聖代寓意台印友好獲優勝 09/28 原住民小米米質評鑑 09/10 金峰鄉小米文化廊道藝術季開幕暨小米田調彙集冊發表會 09/09 演講:找回德拉奇Trakis(小米的泰雅族語) 09/08...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台北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