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綠食育解說員/低碳飲食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南部辦公室專員/忻儀

綠食育解說員課程進入第五週,深入更為嚴峻的課題,讓未來的綠食育解說員們瞭解環境與飲食間的關係,主婦聯盟基金會講師馬英茹表示,根據美國2016年1月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是全球自1880年有氣象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從1980年開始,北極已經消失了50個台灣大的冰川,馬英茹老師透過北極熊教案讓大家體驗到生存土地越來越少的感覺,並帶領反思是誰造成了現在環境的破壞,光是火力發電廠、石化廠帶來的污染就已經讓台灣吃不消,顯見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過載,得靠我們自己才能扭轉未來的命運。

連溫室效應、氣候變遷也是綠食育的一環?當然有關!以畜牧業來說,一隻牛一天打嗝跟放屁所釋出的甲烷,竟然比一台休旅車所排放的廢氣還高,而氣候變遷所造成的農損、缺水、飢荒更是嚴重,對於主婦聯盟基金會來說,長期推廣綠食育的目的除了食安跟健康的考量,更重要的是為了環境的永續,在聯合國巴黎氣候高峰會(COP21)中,基金會也受邀前往分享實際操作的經驗,原本一群主婦們做的小事,竟然有機會成為分享的典範,馬英茹老師藉此鼓勵每個學員,千萬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提到低碳飲食,人們直覺會聯想到料理,在這當中包含的還有食物重質、畜養和加工製造的過程中,只要能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也是低碳飲食的一環,這正是近來常被討論的「食物里程」以及「碳足跡」。

大多數人都知道,食物里程是指計算食物油生產端送到消費端需要的運輸距離,但若食用在地食材,就可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產生的二樣化碳排放量,在國外有些地方在結帳明細上,甚至還清楚地列出購買商品所花費的碳足跡,其實在台灣的商品標示上也有相關標示圖案,原來購買碳足跡較低的商品,也是減碳的一種作法呢!

 

若說減少碳足跡是「吃當地」的實踐,那麼「節氣飲食」就是「吃當季」的最佳飲食準則,馬英茹老師分析了國人四季飲食的搭配,雖然現在因為農業改良技術提升,幾乎整年都可以買到想吃的食材,卻也因此成了食安問題的隱憂,在「節氣餐桌」的教案中,結合上課所學到的知識概念,由學員們分組搭配出屬於自己季節的一桌菜餚。

有趣的是,有些較為不討喜的蔬菜仍然乏人問津,剩下了大量的茄子跟甜菜根,大家笑說連遊戲都反映出合作社實際銷售的狀況,實在不該挑食啊!


2016南社綠食育種子解說員報名簡章(已截止)

南社綠食育解說員/餐桌上的綠色幸福

南社綠食育解說員/在地飲食文化

南社綠食育解說員/味覺力的恢復X真食物的重要性

南社綠食育解說員/食物不浪費

南社綠食育解說員/自由貿易下的食安

南社綠食育解說員/我家廚房超省能

南社綠食育解說員/農業的典範轉移

環教資訊類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