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您在這裡

還電於民-從澳洲大選看社區型再生能源

*編按: 澳洲總理騰博(Malcom Turnbull)2016年5月8日宣布同時解散國會參、眾兩院,並將於7月2日進行全院改選。澳洲長達8周的競選活動就此展開。澳洲上一次國會選舉是在2013年9月,自由黨(Liberal Party)和國家黨(National Party)擊敗執政近6年的工黨(Labor Party),上台執政。 國家的再生能源目標,通常非常恢弘,目標往往高到讓一般人難以想像自己有參與其中的可能,但其實,再生能源的楷模國家如德國和丹麥,公民的參與扮演了至為關鍵的角色。 澳洲是個產煤國,能源自給自足之外還可賣到台灣,但即便如此,澳洲仍有轉型成低碳國家的長期規劃。去年(...閱讀全文

中食盟正式成立 宣示捍衛台灣種子多樣性

(本文同步刊登於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6月號月報頭版主題焦點,月報全文PDF檔,請點選文末附件檔案下載,謝謝。) 島嶼夏日的午後,熱浪逼人。 然而在合樸農學市集悉心打造的樹合苑綠建築內,即便沒有空調,天井投射而下的卻是輕盈的日光,以樹影與木構為伴,身處其間,絲毫不覺悶熱。 天井下,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產業組長田嘉惠正為大家介紹部落傳統的一道料理:柴燒熬煮而成的樹豆排骨湯。樹豆,一種在台灣鮮為人知的在地豆科植物,強韌易生,可種在貧瘠的土地,無需農藥化肥;早期原住民族多栽植在部落田邊,採收後即烹煮食用,不僅美味,而且蛋白質豐富,營養價值高,能為部落族人補給足夠的體力。 當天(5月26日...閱讀全文

回家的療癒之旅

記得1991年春天,當我在填寫入會資料時,一位熱心的環保媽媽突然問我:「妳是不是西門國小畢業的?」我抬頭看著她,回答說:「那是古時候的事了!」她自我介紹:「我是林貴瑛!」啊,我想起來了,她是我五年級同班同學!閱讀全文

共「煮」孩子的未來——公館站的便當媽媽共煮團

一個便當,能改變什麼?在家為孩子做便當的流程通常是,打開冰箱尋找剩餘食材,設想迎合孩子口味的選項,手腳俐落的主婦輕鬆地在方正的小鐵盒裡包藏媽媽的愛心。但到外面替別的孩子做便當,就不僅僅是自給自足的愛而已,還滿溢出一份改變現狀的勇氣。閱讀全文

「從食物不浪費,打造台灣永續環境」論壇活動紀錄

食物浪費的議題近來有了新面貌,許多人逐漸意識到食物浪費並不只是簡單的「美德」問題,更是一個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食物浪費所丟棄的更包括食物所需的水、能源、土地等尚未內部化的環境代價。本會於5月6日舉辦「從食物不浪費,打造台灣永續環境」論壇,邀請同樣關心這個議題的人共同分享經驗與對話。閱讀全文

看不見的浪費——量販店及超市處理剩食現況調查報告

2014年,全台量販店及超市的總營業額更已接近3500億元,我們希望了解這個影響很多民眾日常消費的產業棄置食物的情況,以讓消費者更清楚自己的消費和浪費之間的關係。閱讀全文

腹朋小食光 共煮好時光——系列活動記實

現代人享受美食,也樂於透過社群網站和朋友分享,看得到吃不到非常折磨人,透過「視吃」招致的怨念宛若看色情片一般,早在1984年,Food porn這個詞彙已出現在蘿莎琳‧柯瓦(Rosalind Coward)《女性慾望》(Female Desire)一書,取其諧音,我們稱此活動為腹朋,意指一起填飽肚子的朋友。閱讀全文

一同拿回飲食自煮(主)權!

台灣的大學環境,根本就是個培養「外食族」的溫床!學生宿舍不像歐美大學,鮮少有「廚房」的設計,甚至明文禁止煮食,電鍋、水煮鍋都是違禁品。大學行政單位總是把學生想得很低能,煮食就怕跳電、電線走火、瓦斯爆炸……永遠從「管理」的角度透露對學生的不信任,以至於餵飽自己這種基本生活能力不被鼓勵,年輕人搞不清楚口中的食物從哪裡來,更別說掌握飲食與農業、環境的關係了。閱讀全文

好好吃飯——學生的必修課

交大附近幾乎沒有能徒步走到的餐飲店,校內雖然有三棟學生餐廳(共24間店),但多半是便當店,許多菜式都過於油膩。所以若問交大學生最常吃什麼?大部份的學生都應該會回答:麥當勞、全家和7-11。因為便利商店選擇多又方便快速。我們不是不擔心電視新聞裡說的食安問題,只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選,又或者是自己有什麼選擇。閱讀全文

校園自煮運動 找回我們的自煮能力

如果你在學生時期曾住校或外宿,都應該對校園飲食/煮食問題非常有感。對於三餐幾乎都要外食的學生族群,日常飲食能有更友善的選擇嗎?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