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您在這裡

回到原點,然後呢? ~談衛生署停止「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安全容許量標準」修正草案

面對衛生署正式公布停止此項修正草案,我們認為政府已聽到人民聲音並勇於改正,不過這也只是回到半年前的原點而已,然後呢? 難道,沒有修正的原始法令就能保障我們免於吃到輻射食物的自由嗎?我們依然不知道台灣政府是採用何種風險評估訂定法規、也沒有公民參與的機制,更沒有辦法如香港及日本一般能隨時查詢進口食物輻射每日檢測結果。閱讀全文

到田裡找營養午餐~彰化取之在地食材實踐之旅

消費者知道吃的東西誰種植、怎麼種植,節能減碳又新鮮安全,好不好?生產者的產品不需經過一層又一層的盤商,減少中間抽成,好不好?在還沒有進入溪州營養午餐工作之前,我覺得學校營養午餐吃在地食材,就是讓圍牆一頭的蔬果直接移到另外一頭,應該是一個立意良好、概念簡單、執行也很簡單的計畫。閱讀全文

讓孩子回到田野~宜蘭地區食農教育的推行現況及未來想像

2010年,宜蘭縣教育處進行「營養午餐在地食材推廣計畫」,希望讓學校師生和家長都有機會開始重視校園午餐,並檢討目前午餐制度可能的缺失,甚至進一步思考如何用午餐採購影響在地農夫的耕作方式,讓校園裡的這一餐不但營養健康,也照顧到當地的經濟和環境,更聯繫起學校和村中農夫的感情……但這個理想的起步,卻嚴重受限於午餐發包制度,而無法真正觸及餐盤!最後十九個參與的學校,都只能建置學校農園,成了學童種菜體驗計畫。閱讀全文

<綠繪本希望樹>獲得第四屆學學獎之【綠色公益行動組-創意獎】

志工、學校師生以及環保達人等各界人士參與,使大眾能因獎項成果的發表,觸發綠色生活覺醒,永續綠色環境的維護。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暨去年以「台灣非基改農區運動」獲得第三屆學學獎之【綠色公益行動組-影響力獎】後,今年又再度以「綠繪本希望樹」獲得第四屆學學獎之【綠色公益行動組-創意獎】,請大家一起共同支持主婦聯盟基金會綠繪本希望樹向下紮根的行動!閱讀全文

【廚房文學寫作秋季班】期中與期末文章呈現

飲食的感受、料理的秘訣、廚房的生活、記憶的追溯、對台灣食材與農業的觀察,全都在秋季班學員們的文章一一呈現。閱讀全文

台中市校園午餐問題面面觀

校園午餐弊端積存已久,而檢視校園飲食教育現況,學生則是五穀不分、吃肉沒看過豬走路。事實上,讓孩子認識食材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可健全孩子對「吃」的抉擇能力。日本早自2005年制定並執行《食育基本法》,若要在台灣各教育單位推行,恐將在以下面向遭遇:法令規範限制、專業知能不足、人力配置不均、教師無意配合、家長缺乏概念、有機食材來源有疑慮等問題。閱讀全文

食物美學:一窺食品設計的秘辛

【沈默的食物】製片班底推出最新力作【食物美學(Food Design)】,從人的五感出發,探討現代的食品設計,是藉由眾多科學家、心理學家、設計師及行銷專家耗費無數心血,從產品的顏色、造型、氣味、功能及聲音等面向重新打造食物外觀,營造出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美學意象。閱讀全文

食在不安心的母親來信

近年來台灣食品安全出現許多危機,三聚氰胺、狂牛症、瘦肉精等事件造成民眾極大的恐慌,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很大的質疑,身為主中饋的家庭主婦,只有一個感覺,就是“食在不安心”!閱讀全文

【食在好玩】專欄─今天五蔬果了嗎?(2012.11)

「天天5蔬果」指的是小朋友們每天至少要吃3份蔬菜與2份水果。但是,什麼才叫做「一份」蔬菜或水果呢? 1份的蔬菜指的是100克左右沒有煮過的各種生鮮蔬菜能吃的部分。讓我們以附圖的高麗菜來解釋,1份生的高麗菜看起來很多,但是煮熟後就只有約半個飯碗的量。因此,若要每天吃足3份蔬菜,就大約要吃到一碗半各式煮熟的蔬菜。 1份的水果則相當於1個拳頭大的橘子、蘋果,或1碗切好的西瓜、芭樂。另外像香蕉這種甜度較高的水果,1份的量就只有半根。 天天五蔬果,根莖葉花果,每種蔬菜都吃不偏食;紅橙黃綠紫黑白,各種顏色當季蔬果換著吃,如此不僅攝取到纖維,還有各種保護眼睛、維護心血管健康以及預防癌症的營養素。...閱讀全文

記「食來育轉-校園綠色飲食教育論壇」參訪

很榮幸有機會到清華大學參訪" 竹蜻蜓綠市集" 和「 食來育轉:校園綠色飲食教育論壇 」! 原本對環境保護只是稍有概念而已,自今年9月迄今上了" 幸福餐桌 由你把關 "課程後,才意識到以往一日三餐的食材安全把關得太輕忽了!嗚呼~家人健康不知不覺被扼殺! 「營養午餐-綠食育」過後,漫步校園幽徑至工程一舘,看到滿腔熱誠的與會者舒適地靜坐著聽取「食來育轉論壇」學者講師們闡述大學校園食育觀點,老師、家長、學生的踴躍發言,甚是感動! 論壇規劃極為完善,關心食育安全的學生團隊、愛學生的教授群會前籌劃,讓與會者得以了解校園飲食現況與校方的因應對策,而主婦聯盟基金會陳曼麗董事長、...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