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您在這裡

【食在好玩】專欄─節慶米食知多少-冬至篇(2012.12)

冬至,是太陽直射南迴歸線,也是一年當中日照最短的一天,今年的日期為國曆12月21日。古時又稱冬至為「過小年」,是家人團圓慶祝的節日,傳統上都會用湯圓祭拜神明及祖先。與元宵不同的是,冬至所吃的湯圓一般而言多為紅白二色,形狀較小且並不包餡。閱讀全文

2012綠繪本秋季班課後感言

非常感謝主婦聯盟台中分會舉辦<綠繪本故事媽媽讀書會>秋季班培 訓課程,讓我可以帶著兩歲大的小女兒來上課, 我在前面的教室專心聽課, 小女兒在後面的綠繪本故事屋有專業及耐心的保母照顧, 這是我當了媽媽以來第一次踏出家庭且帶著小孩來上課, 是幸福也是享受。每週四的上課時間,對我而言是我的快樂時光, 因為每堂課的講師傳授給我們精采課程內容和難能可貴的綠繪本故事 演奏,課程中認識許多以往未接觸過的綠繪本, 真是令人意猶未盡沉浸其中...。 劉克襄老師的課程中,提及他對<老樹之歌>創作的感念, 乃是期待孩子在成長過程裡也有老樹陪伴。 相對於我自己對老樹的記憶,似乎又拉到童年時光...閱讀全文

我想聽鮪魚怎麼說?

而讓我吃下這輩子第一口生魚片的,就是長大後不知為何開始喜歡吃的握壽司,回想原因大概跟《將太的壽司》漫畫脫不了關係吧。在最近甫出版的《人.魚.海.的兩種未來》一書中,我看到作者描述原本討厭魚肉氣味的哥哥,就因為壽司中醬油、薑、芥末、醋飯及魚肉的完美搭配而開始吃魚(另外一本《壽司與肚臍環》也提到類似情況)。我相信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某些讀者,也一定會一邊大喊:「對對對,我也是這樣!」,一邊湧起”好想去買盒生魚握壽司來吃啊”的衝動。(如果你決定付諸實行而不繼續往下讀的話,我可以體諒。)閱讀全文

營養午餐不營養─玄米老師的美味便當(8)讀後感

我國學校午餐起源於民國四十年,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撥贈奶粉給一百五十一所國小開始。在我就學時尚未嚴格制定營養午餐規範,我的母校透過問卷調查學童家長同意營養午餐制的實施可否,好運的是,多數的家長不贊成學校實施營養午餐,而是由父母送至學校或從家中自帶,感謝我的父母,讓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但隨著時代進步與社會變遷,有越來越多的雙薪家庭,為了解決父母無暇備餐與送餐的問題,現在無論城鄉,學校幾乎都自辦午餐,但卻並非所有學校都能兼顧營養衛生、健康美味,甚至讓學童能從中獲得更多的營養知識與養成良好的飲食與衛生習慣。 在「玄米老師的美味便當」(以下簡稱「玄」)第八集中,陳列日本營養午餐法規,內容寫道「...閱讀全文

綠食育大業~台中校園午餐待改善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李紳的【憫農詩】一語道破農人的辛酸及苦楚,但若將這首詩拿來形容目前只吃過豬肉沒看過豬走路的小孩而言,倒也頗為貼切。今天,之所以會造成我們孩子五穀不分、四肢不勤的後果,牽涉的層面其實相當廣泛;不過孩子在學校的校園午餐教育未真正落實,卻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之一。 談到學童的校園午餐,許多人都認為相較於教育大業,此乃小事一樁,可以等閒視之:只要讓孩子吃飽,營養又衛生就可以了,不是嗎?殊不知校園午餐的供應,我們應當有更多積極的飲食教育做法,如:讓孩子知道他吃進嘴裡的是什麼?從哪塊土地生長?生產者是誰?…… 但是在學校現場,有一些現實考量卻限制了積極的做法。...閱讀全文

二十五分之一的改變~新北校園午餐革新版

很多人以為新北市學生一週吃一次「有機午餐」,其實還沒那麼好,目前一週只有一天供應一道有機(或有機轉型期)蔬菜,其他的飯肉菜等,都和原來一樣,而且尚未推廣至全市。以一週五餐、一餐五項菜餚(三菜一湯一主食)來計算,改變的比例是1/25。這1/25的改變,讓新北市農業局明年須編列六千萬的預算才能補助到全市所有的國中小學,而這個預算不僅讓其他縣市望塵莫及,大嘆無法跟進,也讓家長們擔心在一片撙節氣氛中,如此好康可持續多久?閱讀全文

來自學生的飲食自覺~英國大學校園的食物運動

一個簡單的長桌上擺滿各種果醬與手工食品,幾個學生坐在長桌後,被各種放著雜糧的大紙袋圍繞著,這個攤位正是倫敦亞非大學(SOAS)的「Food Co-op(食物合作社)」—一個由學生組成的食物社團,希望透過可信賴的管道取得在地生產的有機食物,並以合理的價格供應給學生。Food Co-op的社員們排班將來源透明的食物銷售給學生,他們在學校附近還有耕地,自己栽種有機蔬菜,也學習烹飪,建立起合購、合食、合產的機制,以打破學生被超市綁架、食物自主權被控制等困境。閱讀全文

【募集年度捐款人】一年1200元,讓主婦的愛無限大

一年1200元,就能讓主婦的愛無限大!2013年,我們將延續過往對環境及食物的關懷,以「綠食育」為主軸,從食物安全及飲食教育等面向,研擬校園午餐菜單調查計畫、發起超市基改食物突擊行動,並結合各地區學校籌辦校園綠食育論壇。此外,我們將於台南成立第二個分會,讓關懷環境的行動觸角延伸至南台灣。閱讀全文

誰家寶寶吃了輻射污染嬰幼兒食品?

我最小的孩子剛滿兩歲半,他從五個月開始,跟大多數的寶寶一樣,開始吃副食品,用咀嚼、吞嚥、玩弄、把嘴巴裡的食物吐出去又吃進來等等把戲來探索世界。我們試著給他營養均衡、無多餘添加物的食物,從軟爛的綜合食物泥到半固體狀的米餅瓜果,到現在他可以自己拿著湯匙吃完一碗跟哥哥姊姊差不多份量的飯飯,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市售的嬰幼兒食物裡的營養成分、原料配方、添加物等等,理論上都必須針對幼小兒童的消化吸收和特殊成長機制來設計,我們從推銷奶粉、米糊、麥精等副食品的媒體廣告中,也看到廠商主打各種營養成分適合寶寶生長發育頭好壯壯等訴求。嬰幼兒的弱小的腸胃和身軀,需要仔細呵護,做家長的總是小心避免給寶寶吃了甚麼不適當、...閱讀全文

我們為什麼要關心輻射食品 Q&A

Q.1 為什麼要關心輻射食品?輻射食品吃進體內有什麼風險? A.1 從歷史上重大核災已知,只要低限量的輻射食品攝取,就可能會產生頭暈、拉肚子或影響基因等危害健康的症狀。當中以核種碘131、銫134.137與鈽239影響人類最大,碘會影響甲狀腺功能,而此分泌腺乃促進身體細胞的新陳代謝、生長及發育的作用,因此對正在成長發育的小孩傷害尤深。福島核災至今,日本政府針對福島縣四萬多名青少年進行甲狀腺檢驗,發現36%的對象發生甲狀腺囊腫。銫的半衰期長達30年,影響範圍更涉及筋骨與生殖腺,造成女性和後代發生病變風險增加;鈽的半衰期更長達2萬4千年之久,這些萬年不滅的核種一旦吃進體內,每分每秒都會在體內曝照...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