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總會

您在這裡

【校園自煮】好煮意食堂:早點好試做

你有吃早餐的習慣嗎?都吃些什麼?好煮意食堂的第二堂課,要帶大家思考「早餐與全球化」的關聯,並且在學校禁止用火用廚房電器的限制下,也要做出豐盛的早餐!這次邀請分享的講師來自台中「 清恬小舖 」,社會系畢業的老闆-毅綸雖然年輕,但參與過許多有趣的社區工作,現在因為喜歡吃早餐所以開了早餐店,希望能用消費改變社區,讓消費者練習吃「真的食物」,也讓小舖成為社區的食物教室。 你今天吃早餐了嗎? 大家平常都習慣在哪裡吃早餐呢?以現場的同學來說,大部分都是在外面買早餐,幾乎沒有在家/在宿舍吃早餐的,而學校附近各式各樣的早餐店,也提供了許多選擇,然而選擇早餐店並不等於選擇早餐,...閱讀全文

好肉好蛋哪裡找?

要吃的安心,重要的是消費者支持好品質的產品,不買過於低價的產品,因為低於成本價的產品較有風險;不買來路不明的產品,散裝沒說明標示的產品黑心貨風險較高;購買較有品牌的產品,有品牌的產品出事找得到兇手,風險比散裝的低。閱讀全文

回家的療癒之旅

記得1991年春天,當我在填寫入會資料時,一位熱心的環保媽媽突然問我:「妳是不是西門國小畢業的?」我抬頭看著她,回答說:「那是古時候的事了!」她自我介紹:「我是林貴瑛!」啊,我想起來了,她是我五年級同班同學!閱讀全文

共「煮」孩子的未來——公館站的便當媽媽共煮團

一個便當,能改變什麼?在家為孩子做便當的流程通常是,打開冰箱尋找剩餘食材,設想迎合孩子口味的選項,手腳俐落的主婦輕鬆地在方正的小鐵盒裡包藏媽媽的愛心。但到外面替別的孩子做便當,就不僅僅是自給自足的愛而已,還滿溢出一份改變現狀的勇氣。閱讀全文

「從食物不浪費,打造台灣永續環境」論壇活動紀錄

食物浪費的議題近來有了新面貌,許多人逐漸意識到食物浪費並不只是簡單的「美德」問題,更是一個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食物浪費所丟棄的更包括食物所需的水、能源、土地等尚未內部化的環境代價。本會於5月6日舉辦「從食物不浪費,打造台灣永續環境」論壇,邀請同樣關心這個議題的人共同分享經驗與對話。閱讀全文

看不見的浪費——量販店及超市處理剩食現況調查報告

2014年,全台量販店及超市的總營業額更已接近3500億元,我們希望了解這個影響很多民眾日常消費的產業棄置食物的情況,以讓消費者更清楚自己的消費和浪費之間的關係。閱讀全文

腹朋小食光 共煮好時光——系列活動記實

現代人享受美食,也樂於透過社群網站和朋友分享,看得到吃不到非常折磨人,透過「視吃」招致的怨念宛若看色情片一般,早在1984年,Food porn這個詞彙已出現在蘿莎琳‧柯瓦(Rosalind Coward)《女性慾望》(Female Desire)一書,取其諧音,我們稱此活動為腹朋,意指一起填飽肚子的朋友。閱讀全文

一同拿回飲食自煮(主)權!

台灣的大學環境,根本就是個培養「外食族」的溫床!學生宿舍不像歐美大學,鮮少有「廚房」的設計,甚至明文禁止煮食,電鍋、水煮鍋都是違禁品。大學行政單位總是把學生想得很低能,煮食就怕跳電、電線走火、瓦斯爆炸……永遠從「管理」的角度透露對學生的不信任,以至於餵飽自己這種基本生活能力不被鼓勵,年輕人搞不清楚口中的食物從哪裡來,更別說掌握飲食與農業、環境的關係了。閱讀全文

好好吃飯——學生的必修課

交大附近幾乎沒有能徒步走到的餐飲店,校內雖然有三棟學生餐廳(共24間店),但多半是便當店,許多菜式都過於油膩。所以若問交大學生最常吃什麼?大部份的學生都應該會回答:麥當勞、全家和7-11。因為便利商店選擇多又方便快速。我們不是不擔心電視新聞裡說的食安問題,只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選,又或者是自己有什麼選擇。閱讀全文

校園自煮運動 找回我們的自煮能力

如果你在學生時期曾住校或外宿,都應該對校園飲食/煮食問題非常有感。對於三餐幾乎都要外食的學生族群,日常飲食能有更友善的選擇嗎?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台北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