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邁向淨零新生活論壇】活動報導05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在「2023年邁向淨零新生活論壇」的尾聲,安排綜合座談的環節,促使產官學三方相互對談,找出「惜食」與「食安」之間的平衡點,期許台灣找出剩食到續食的城市解方,朝向共善、共好的目標持續邁進。


綜合座談的環節,共邀請到以下與談人共同對談(座位由右至左依序入座)

環境部環境保護司 / 徐淑芷副司長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 / 李奇樺簡任技正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周珮如簡任技正

農業部農糧署 /賴明陽簡任技正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 王廷輔科員

家樂福文教基金會 / 蘇小真執行長

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 /林孟偉秘書長

全民食物銀行協會 / 古碧玲理事長

依序由各部會主管先談論針對淨零、惜食、食物浪費目前的努力以及成果,接著由企業端提出目前企業的困擾,最後再由各部會主管給予對談及回應。


【各部會針對淨零、惜食、食物浪費目前的努力】

1. 農業部農糧署 /賴明陽簡任技正

農糧署在惜食議題上擔任重要角色,追求計畫性生產,以產出市場所需的產品並且達到產銷平衡,但農作物容易受氣候影響,這部分政府部門也會有相對應處理措施。

稻米糧食救助作業

在捐贈分享的部分,農糧署有稻米糧食救助作業,由縣市政府針對經濟弱勢、低收入戶、獨居老人等家庭的糧食救助計畫,針對這些需求,農糧署提供當期作的新鮮稻米來供給糧食救助所需,近幾年配合惜食風氣,也納入食物銀行體系成為糧食捐助的對象,目前一年內捐贈約3000~4000公噸。

市場抽離措施

面對農產品盛產的時候,為了維持市場穩定,農糧署會執行市場抽離的措施,將多餘的農產品抽離市場,依據社福團體容納的能力分送給各社福團體。

零飢餓推動方案

根據食農教育法的規定,主管部門須提供全體國民價格平穩、營養足夠的糧食,因此農糧署發起了零飢餓推動方案,擴大照顧農村的弱勢、高齡團體,例如免費幸福餐盒的發放、農村社區擴大供餐、以及針對農村老人食材包的贈送。

設立惜食專區

針對惜食的部分,農糧署輔導全國各地109家的農民團體設立惜食專區,販賣即期品、醜蔬果,以優惠價格提供給消費者購買,希望能將農產品作更有效的供應調度。


2.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周珮如簡任技正

食物捐贈安全衛生指引

食藥署也有在配合捐贈的部分,今年2月6日公布食物捐贈安全衛生指引,讓食物捐贈者在捐贈物資時有所依循。需要先確認被捐贈者,以及確認食品的保存期限,捐贈食品一定要標示有效期限,一定要有一個日期,外觀包裝完整、沒有變質腐敗,食藥署的官網有惜食相關宣傳海報,歡迎大家上官網查詢。


3. 環境部環境保護司 / 徐淑芷副司長

透過環境教育從源頭減量

環境部環境保護司主要工作是環境教育,當初開始推動惜食,是因為聯合國的相關數據,食物進到人體嘴巴前就浪費三分之一,這個數量對環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

因此,我們希望從源頭減量,我們透過文宣、實體活動、甚至學校社區來推動惜食議題,我們認為環境教育需要大家共同努力,「no one can be left behind」,我們從幼兒園開始推動,甚至到退休樂齡相關,都是我們環境教育推廣的對象。

首席廚師的推動

另外,去年也開始推動首席廚師,透過媒體、舞台劇、繪本、Podcast等方式推動,希望大家發揮想像力,我們扎根到廚師,將今年變成全國初賽到總決賽,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喚醒大家珍惜食物。民以食為天,從愛惜食物進而到珍惜所有萬物,從惜食、剩食、再談到續食,環境教育需要大家一起支持。


4.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李奇樺簡任技正

推動淨零綠生活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主要負責推動淨零綠生活,在食的面向推動低碳飲食、計畫性採買,以綠生活的行動詞語告訴民眾如何落實綠生活,指引也會加入國外資訊,讓民眾知道自己有哪些資源可以拿來參考。

環保餐廳

另外,在推動上也會進一步推環保餐廳,希望與業者合作達成:1.不使用一次性用品、2.優先使用在地食材、3.吃多少點多少。希望加入環保餐廳的業者,可以配合消費者需求,做餐點分量調整的服務,或是有大小分量的選擇。目前已有超過2000家環保餐廳,這部分是與環保局合作,近期也在跟其他部會合作,例如經濟部或民間單位,希望能鼓勵民眾可以多選擇環保餐廳來用餐。

從小開始教育

此外,環境部綜合規劃司也希望淨零綠生活可以從小開始教育,針對不同年齡層製作教材、繪本,讓學生知道如何在生活上落實綠色生活。

與外燴業者合作

另外在剩食的議題上還有一塊是外燴服務的部分,我們目前與外燴業者正在嘗試看看能做那些努力、以及如何減少廚餘的產生。

與民間平台合作

最後是與民間平台的合作,透過環保集點方式、惜物平台,來讓民眾透過某些條件獲得綠點。


5.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王廷輔科員

課綱融入惜食永續的概念

教育部與營養午餐、惜食議題相關的部分,目前依循著法律規範「健康的飲食教育」,在課綱裡已經納入惜食永續的概念,因應食農教育法發布實施,我們也鼓勵學校配合食農教育法進行午餐的食材選用,例如「食在地吃當季」這樣低碳飲食的部分。

編撰食育的教材及教案

再來,學校教材的部分,我們也鼓勵老師們持續發揚飲食教育,並且有編撰一些食育的教材及教案。最後針對營養午餐的部分,我們有創立校園食安平台,在平台裡放入資源影片、菜單、廚工的教學示範影片等,藉由E化方式傳遞食物不浪費的理念。


【身處惜食前線的所見所聞】

1. 家樂福文教基金會 / 蘇小真執行長

台灣冷鏈系統的問題

從處理食物浪費的前線,我們看到台灣整個食物供應可以改進的部分,第一是冷鏈系統,我們看到非常多的產品因為缺乏重頭到尾的冷鏈系統,導致食物採取的SOP非常片段式,以至於台產的食材被排擠,無法落實惜食的理念。。

例如鯖魚,台灣許多餐廳都推動鯖魚相關的料理,只是在餐廳端都喜歡使用國外的鯖魚,是因為國外冷鏈技術做得較好,反觀台灣也有產鯖魚,卻沒有被業者大量使用,原因乃台灣的冷鏈技術規格不夠完善,沒有為了末端的餐廳做準備。

綜上所述,為了使產品有更好的銷售及妥善運用,我們需要從市場回推源頭,部屬食材供應系統,同時也帶動相關魚產的人才培育。

食物保存要有相關的配套措施

第二,想要談的是所有食物保存都該有相關的配套措施,保存條件會影響食物保存,有些要冰有些不用冰。台灣很容易片段式的判斷食物保存,因此應該要重視配套措施,以及末端的使用者情境回推。


2. 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林孟偉秘書長

時間效期性的問題

作為處理實物捐贈的NPO組織,達成剩食趨緩目標的路上,其中很重要的議題就是時間效期性,其實在很多國家已經開始施行階段性的捐贈,例如他們會針對物件三分之一的效期來制定捐贈,讓廠商不會在最後一刻去報廢,甚至有些歐美國家處理報廢的同時,也會有相對應的罰則,促使廠商即將進入到報廢時就開始逐步著手捐贈動作。

然而,台灣目前沒有相似的罰則,卻因為法規明訂需要在有效日期前捐贈,導致組織會收到需要在1~2天內處理完畢的食物,導致 NPO 組織負擔大。

食物保存的問題

再來談到食物保存的問題,可以發現現代食物保存技術越來越好,但效期卻越來越短,泡麵效期以前可以8個月~1年的時間,現在都在6個月以下甚至4個月,因為這樣,讓食品在市場上的銷售週期變得很短。我們的訴求並非改成賞味期限,按照現在的技術發展,能不能讓食品保存期限更長一些,例如麵包通常一天販售一天下架,能不能去延長這個保存期限來減少浪費?


3. 全民食物銀行協會 / 古碧玲理事長

墨西哥食物銀行的學習

我們今年正好去參加全球食物銀行網絡的年會,我們前往墨西哥食物銀行,他們一樣是碰到麵包效期比較短的問題,麵包通常只賣一天就下架,因此墨西哥食物銀行將這些麵包全部收來,再製作成tacco或是各種貝果,如果這樣的方式有機會引進台灣,我覺得是蠻可以去解決問題的。

食物捐贈的效期

談到食物捐贈的效期,我們食物銀行的做法是商品須「大於等於一個月」才能捐贈,必須要給予處理的時間,必須要有轉介的時間。我們在不同地方有食物發放站與轉介點,我們會告訴捐贈者盡量就近捐贈,另外我們所有捐贈過來的東西一定完全的透明化,我們的電腦追蹤系統是可以追蹤捐贈食品的去處。

所有東西捐贈過來都會直接登錄至我們的平台,數據公開透明,會讓大家看到我們有哪些東西,但是在公部門要如何做這件事情?我覺得在2018年時我們開過一次食物銀行法的公聽會,現在已經過了5~6年了,好像沒有進一步的有作為。

台灣自產稻米消費量一直很低

另外,我看到的狀況是我們台灣自產稻米,因為大家愛吃麵食,台灣稻米消費量一直很少,這個其實是可以從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各種教育去做改善。而且台灣的米生產過剩,米會增加熱量,長期被汙名化,也建議應由營養師和醫師背書,輾轉印象。

也可以進而思考如何增加稻米的運用,將稻米製成加工食品的主食而非零食,例如開發乾燥飯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可以增加除了泡麵之外的選擇,但台灣目前沒有在這塊有發展。

政策的執行建議

澳洲食物銀行、墨西哥食物銀行有自身的簡易工廠,台灣現行也只有1919食物銀行有,建議公部門主管機關可輔導中大型食物銀行設置自己的工廠,例如麵包可直接再製造成保存效期較長的加工品,增長保存期限,拉長食物轉贈的時效,也可以討論將營養午餐回收製造畜牧飼料。

此外,也應該進而思考是否要有食物捐贈專法,供跨部會管理依循,若不立專法又該如何管理?我們的淨零永續權責主要在環境部,但飲食管理主要在農業部,保健食物與食安又在衛福部,社福機構又在內政部。飲食相關資訊大平台整合關乎民生,這必須在行政院級層次進行整合,也期許建立緊急時期的糧食供應系統,提升國內的糧食供應韌性。


【各部會之對談回應】

1. 農業部農糧署 /賴明陽簡任技正

針對冷鏈技術的回應

國內農產品是以傳統市場銷售為主,在冷鏈技術上的確沒有受到重視,但近幾年大型量販店、店商平台興起,冷鏈技術在農產品的產業鏈上相當重要,農業部在110年開始推動冷鏈三年期的計畫,期望可以打造生產原物料供應端、集貨包裝端、食品加工端、運輸物流端,都能做到全程冷鏈的物流,搭配末端銷售端的儲存條件,減少農產品耗損、提高農產品品質的冷鏈體系,目前此計畫在明年度會大致都完成,特別針對鯖魚應該要依照市場部的需求逐步改善,以上針對冷鏈技術的部份。

捐贈食物的有效期限

另外關於捐贈食物的有效期限,以農產品來講反而沒有有效期限,都是由銷售端人員判斷是否為有效期限內,目前農產品的捐贈以生產端捐贈為主,在責任釐清上反而因為沒有有效期限,產生相當多的困擾,很多廠商曾做過贈送,卻因接到客訴電話,導致業者對於捐贈有疑慮,因此如果能將信賴保障、責任釐清更制度化,廠商會更願意捐贈,把食物做有效利用對雙方都是共利的局面。

2.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周珮如簡任技正

如何延長產品保存

延長產品保存的部分,生產者要讓產品延長,第一要看原料製作環境,以及柵欄技術,在食藥署對於食品工廠製造上,相當重視他們的環境,我們有針對衛生條件嚴格的要求,另外食品添加物有一項是防腐劑,我們衛福部對於防腐劑用量總和百分比有規定,因此防腐劑不能亂使用,應該從源頭開始環境清潔開始,並且在儲存上以低溫延長保存期限。

如何制訂有效期限

關於到底怎麼訂有效期限?衛福部有沒有規定?其實沒有,從剛剛談到現在可以發現,食品有效期限的訂定受原料、環境、加熱等影響,例如鮮奶和保久乳都是從同一隻牛身上擠出來,卻有不同保存方式及效期,因此政府並沒有辦法去規定說麵包一定要幾天、牛奶一定要幾天,我們有公布包裝食品有效期限的評估指引,來告訴食品業者要去注意主觀及客觀的條件,我們衛福部也有公告微生物的衛生標準,告訴業者從哪些地方可以訂定食品的危險物質、危險因子,進而從危險因子與製造儲存的條件來制定有效期限

3. 環境部綜合規劃司 / 李奇樺簡任技正

化學署的設置

就環境部的角色,剛剛提到食安相關的問題,我們其實有一個化學署,針對食安的風險會做一些宣導,對於食品安全、食品添加物要注意的事情,都可以在上面看到。

消費者對食物保存的責任

在生活層面,消費者對食物保存也有責任,買東西時要先思考有沒有需要,避免放久過期,用多少買多少,有需要再買,消費者對食物保存也有責任。

保存食物以及廢棄物再利用的宣導

另外保存食物的時候放冰箱,但不能放太滿,因為放太滿不通風也容易食物腐敗,這些是我們在生活宣導上可以做的事情,有關廢棄物相關的事情,基本上就是依照廢棄物清理法,如果說農業相關的再利用的規範是符合的,其實也可以走再利用的規範,依照再利用管理辦法來做相關的副產品。


綜上所述,可見各部會與民間團體,皆為了台灣的剩食問題持續努力,而彙整本次綜合座談的討論內容,可以歸納出五項重點:

(一)提升倉儲冷鏈技術:食物供應鏈的全程冷鏈保存及運送,進而達到減少食物耗損率、延長食材保存、提昇國產食材使用率等效益。

(二)提升全民食品識讀能力:需教育全民正確判別食物敗壞的知識,以及正確的消費行為,以免徒然增加食物浪費。

(三)研擬法規保障捐贈:期許能有法規將捐贈權屬釐清,促使捐贈作業多樣化、透明化、制度化,廠商更願意捐贈,食物銀行更有運作彈性,消費者更有保障,創造共利的局面。

(四)開發食物多元利用:剩食或格外品再製造成保存效期較長的加工品,增長保存期限,提升食物再利用。

(五)整合資源加強推廣:各單位皆在落實惜食行動,應該將資訊進行串聯整合,加強推廣觸及全民。

台灣的惜食行動行之有年,本次論壇做為一個匯聚點,引發大家一同論述如何改進台灣惜食行動,並找出共識。期望經由論壇的討論,都可以點燃各個與談者心中的改革之火,將今日的經驗帶回各自的組織,持續找出剩食到續食的城市解方,朝向共善、共好的目標持續邁進。

「2023年邁向淨零新生活論壇」活動直播:https://www.youtube.com/live/DBjzjMZ5cr0?feature=shared


更多【2023年邁向淨零新生活論壇】活動報導,請參考:

上半場-【2023年邁向淨零新生活論壇】活動報導01

上半場-【2023年邁向淨零新生活論壇】活動報導02

下半場-【2023年邁向淨零新生活論壇】活動報導03

下半場-【2023年邁向淨零新生活論壇】活動報導04

綜合座談-【2023年邁向淨零新生活論壇】活動報導05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