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您在這裡

尋找「真食物」,別把地球給吃掉了!

《一座發燒小行星的未來飲食法》(Diet for Hot Planet) 這本書提供了我們看待當今食物生產體系一個具備高度與穿透力的大格局視野。閱讀全文

基改食品標示規範事件簿

2014年2月5日,《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完成修法並將基改食品納入規範,範圍含括基因改造原料之包裝食品、食品添加物及散裝食品的標示、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業者的查驗登記制度,以及基因改造原料之食品輸入業者的追溯追蹤系統;6 月20日則公告「包裝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食品添加物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及「散裝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三項草案,食藥署目前正蒐集相關業者、立法委員及民間團體的意見,作為最終版本之參考。 目前這一波的立法強制基改食品標示,其意義乃在於由「實質等同原則」轉向到「預警原則」,意指雖然政府已有健康風險的審查,但是審查有其限制,...閱讀全文

關於日本食育法的相關報導

二○○五年日本政府訂定《食育基本法》,以法律位階推動全民健康飲食的觀念,並建立「營養教師」制度,非常值得台灣參考。閱讀全文

保障全民食安豈能只靠「窩裡反」?

當前食品加工業濫用複方食品添加物對國民健康造成的延遲性風險,以及基改食品對健康可能造成的傷害,若食藥署仍保持鴕鳥心態,又怎能大言不慚說食品安全僅剩一哩路?閱讀全文

食安改革契機將被執政黨閹割?!

衛福部雖然在本週休會期間拜會立法委員洽談食管法,但對有助於台灣食品安全改革的三項重要條文,衛福部都不願意接受,爭議的部分包括基改標示、複方食品添加物查驗登記以及製造廠商標示,甚至於之前協商第22條食品內容物必須由多到少標示,也被衛福部打回來。閱讀全文

《食管法》衛福部擬翻案,全民如何安心過年

新版食管法要求基改作物標示、複方食品添加物查驗登記這二項條文,引起業者大反彈,如今排入臨時會,衛福部又執意要推翻民間團體與專家所提的相關條文...閱讀全文

【合作社】因為參與 讓共食更美好- 記中社百人共食聯誼

2013年度,合作社開始了「逗陣煮食」活動,希望透過一起烹飪一起共食,讓社員學用當季的料理滿足家人的健康和味蕾,也更理解合作社綠色食材背後的故事。 實行半年之後,中社地區營運委員會在9月份的會議中,許秀嬌理事提議「我們來辦一場中社大家都可以參加的共食活動吧!」,就這樣促成了年底這場別開生面的百人共食活動。 100%社員自主規劃執行 會議決議將這個活動附委交由豐原地區營運主委林育慈負責規劃籌辦,就此展開了這場100%由社員自主規劃執行的地區營運行動。在育慈的號召下豐原地區營運夥伴、中社生活材小組和多位社代共同參與了活動籌辦。 食材組負責研擬研發菜色、並訂出每道菜的份量、...閱讀全文

黎明國小的綠食育實踐計畫

自2010年起,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針對這幾年來關注的食品添加物、蔬菜硝酸鹽、蔬果農藥殘留、基改食品等議題,以「綠食育,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的口號加以整合,進一步做全面性的倡議與推動。 2012年初,台中分會拜訪了認同並支持綠色飲食教育的台中市南屯區黎明國小陳華誕校長,得到願意全力協助與配合的允諾後,我們擬定專案計畫獲得教育部補助,結合「綠繪本環境教育」教學法以及食育體驗營隊,針對該校二年級小朋友,實施為期半年的「綠食育國小實驗計畫」。閱讀全文

食品安全不該用銅板預算

近年來,屢屢躍上新聞頭條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僅衝擊國人的飲食信心,也調整了大家的飲食價值觀。過去,社會大眾看待吃的品質指標多著重於感官與取得的便利性。或許是對黑心食品的恐懼,現在,大家開始學習從風險管理的角度重新看待這項民生大事,並進一步質疑公部門對於環境污染、禁藥農藥殘留、工業原料進入食品製程、劣質食材混充……等攸關食品安全的危機處理能力。 從公民社會的角度來看,在飲食文化與食品安全管理政策的重整階段,這樣的轉變有正面意義。一方面,業者利益因民眾權利受損而被迫(部分)公開,可算是消費運動的推進。再者,過去制訂公共政策時,在資源分配上總是遵循經濟建設優先於民生政策的「潛規則」,...閱讀全文

塵蟎過敏的責任依存網─ 防蟎抗菌洗衣精爭議

上下游新聞團隊花費半年多的時間,將36件號稱防蟎抗菌功效的洗衣精進行化驗,其中驗出常作為農藥使用的化學物質─百滅寧(Permethrin)的結果一出(註2),震撼台灣社會,特別是許多為了過敏兒而購買的父母親。爾後,經濟部標檢局號召各方專家、廠商、相關部會及公民團體共同召開會議研討,才發現無論是防蟎或抗菌,這些功效不僅缺乏一套相應的規範準則,也沒有直接管轄的政府部門對口。 相較於其他產品中的化學添加物,更別說是某些防蟎清潔劑還會在廣告中宣稱具有預防過敏的療效,都必須符合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檢驗標準兩大基本規範,否則就不得上市。 然而,在清潔劑這類的商品中,卻不存在這樣的規範,也就是說,國家並沒有制定一套檢驗這些防蟎抗菌的實際功效以及對於人體和環境安全性的標準機制。其次,這些化學物質可能不只是單一防蟎、殺蟎用途的進口,而是具有多重用途,例如同時是人體用藥也是環境用藥,如今加入清潔劑當中。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