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您在這裡

日本輸入食品每日輻射檢測結果(102年11月26日)

來源網址: https://www.fda.gov.tw/upload/133/Content/2013112614385488804.pdf

【託播】食用加碘鹽的重要性及選購之辨識方法

碘營養不足會導致甲狀腺素製造不足,造成常見的甲狀腺低能症和甲狀腺腫,婦女懷孕時,容易出現碘營養不足,嚴重不足時有可能會影響胎兒腦部發育,造成新生兒生長遲滯和神經發育不全,甚至增加嬰兒的死亡率,而兒童碘營養不足會影響身高和運動神經功能。閱讀全文

核電影《A2-B-C》觀後感

核災已經過去2年半,福島第一核電廠才正要開始進行廢棄燃料棒的移除作業,根據東電規劃,福島廢爐至少要花上40年,除了被迫撤離家園16萬人以外,鄰近居民暴露在風險中的日子仍看不到盡頭,特別是成長中的孩童們。根據CNN報導,311核災後21萬福島孩童的檢查中,有44人被診斷罹患或可能罹患甲狀腺癌,而日本當地朝日新聞,也報導鄰近縣市的十萬孩童抽驗中,有四成的小孩被檢出甲狀腺異常。 這在拍攝日本災後生活的記錄片「A2-B-C」中也能看到,片中有一群靦腆的小男生們,對著鏡頭掐著脖子半開笑地說:「我會得到白血病死掉」、「還有癌症」、「也會變得非常容易生病…」,而這些小男孩們全都已經被確診患有甲狀腺囊腫(...閱讀全文

國會觀察-顧此失彼的輻射食物檢驗機制

從福島事件發生至今,最直接影響台灣莫過於自日本輸入台灣的農產品,儘管官方保證嚴格把關,一定全符合「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安全容許量標準」才會放行入關,食用安全無虞。但符合標準只是最低的門檻,不代表我們就一定要接受含有微量輻射的食品進到台灣,更不代表人民決定是否承擔這個風險的權利就該被剝奪。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符合標準即可食用,那所有食品進口的禁限制措施就不該存在,而日本就是這麼想的。閱讀全文

近在身邊的遠方-加倍奉還的食物輻射污染

釣客在關東千葉縣江戶川裡釣起的鰻魚,經檢驗發現每公斤含有140貝克的放射性物質—銫,超過日本現行規定的100貝克/公斤標準 。千葉縣政府要求漁會盡量不要販售在江戶川捕撈的鰻魚,而東京都政府呼籲釣客提高警覺。閱讀全文

《福島誓言》:揭露歷史面對真相

福島核災一週年,反核之眾邀請了前福島居民岩倉女士為香港的朋友現身說明核災之恐怖與政府的無能。交流後我們才知道,福島小朋友最需要的是遠離核污染的生活,而短期的避核計劃也十分迫切,但鼓勵原地重建家園的空洞論調並無實際幫助。閱讀全文

歷史的價值就是教育:從輻射食品教育談起

本會長久以來鼓勵民眾食用在地食材,但當核災來臨時,輻射食品卻會透過空氣、洋流、貿易等途徑造成跨國污染,連非災區國的食物可能都難以倖免於外。 一般體外遭受的輻射,我們可以透過穿著加強保護,也可透過用水沖洗去除,但若不小心自口鼻吸入或食入,就會在體內持續暴露無法排出。 我們吃進的輻射殘留食品會長久在體內攻擊細胞,排不出去的輻射會造成頭暈、拉肚子、基因異常或其他疾病產生,而有害核種大多半衰期冗長,一旦攝入也易隨著遺傳將輻射傷害持續到下一代。閱讀全文

吃的不安心 穿的不放心

食油危機正沸沸揚揚未落幕,台中又驚傳學生制服甲醛超標,早上一看超標名單,赫然發現有自己孩子的學校,而且出問題的就是我們買給孩子穿的那家廠商!沒想到我們居然中鏢了!身為打點全家食衣住行的主婦,現在不僅食在難安,連買給孩子上學穿的衣服也出現問題,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幫家人把關、杜絕風險!閱讀全文

2013進口黃豆嘉磷賽容許量事件簿

長期關注食品安全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更是在近期的食品風暴下,恪守食品安全的監督角色。2013年10月28日,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與林淑芬立委、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色陣線協會、台灣大學農藝系郭華仁教授,共同召開記者會揭露進口黃豆空有嘉磷賽殘留限量標準,但自1996年以來卻從未檢驗過! 記者會後新聞效應如下,衛福部回應即日起納入邊境常規抽驗項目~ 進口黃豆殘農藥「嘉磷塞」 今起邊境要驗- 中時電子報 基改黃豆農藥殘留即起列「邊境查驗」 - 壹電視 台基改黃豆含嘉磷塞衛福部:納入檢驗| 大紀元 農藥嘉磷賽即日起納入黃豆邊境查驗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政府未檢驗進口黃豆疑農藥殘留-...閱讀全文

鬼島之魘(零地點讀後感)

坐在捷運裡,亮晃晃的鵝黃色空間裡裝了半滿的上學上班人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這一節車廂很安靜,可能沒有人認識彼此,所以沒有人說話聊天,大家多半如我一樣,伏首垂目掛上耳機,滑動的只有一根手指和眼球而已。 手機網路突然斷訊,螢幕跳回主頁! 「發生什麼事了嗎?」我猛地抬起頭,查看周圍群眾的反應。安靜尋常,如同前一秒鐘,和下一秒鐘。 什麼事都沒發生,彷彿。唯有我自己的臆想湧動騷亂: 「如果,此時核一廠或核二廠出事,大量輻射外洩污染,無味無色無形體的致死物質漫天飄進這個城市;如果,唯一訊號只是手機剎那間的網路異常現象,在這個車廂裡所有人已面臨同樣的命運,但是我們並不知情、無法處理也難以應變,...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