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您在這裡

「食」在好玩

三年前,三天兩夜的「大嚐津」夏令營,讓許多人回味無窮,無論是戶外的參訪或室內的課程,義工媽媽們發揮十八般武藝,帶領小朋友進入食物的世界。今年的暑假,延續「大嚐津」的課程主軸,重新設計半天迷你型的親子夏令營,讓父母也可以參加。半天的活動,有得吃又有得玩,家長們說希望以後基金會能夠常常辦類似的活動。以下讓大家一窺究竟,看看到底他們學到了什麼?為什麼他們還想再來呢?閱讀全文

「食」在好玩

翻開報紙,駭人標題:「病死豬流入市面」、「孔雀綠石斑魚」、「含過氧化氫的豆製品」、「病死雞放漂白水」,「用醬汁滷成團膳」、「蔬菜水果殘留農藥過量」、「嬰兒食品驗出重金屬」…。加工食品為增加鮮味、美觀,在儲藏、運送的繁複過程,為延長保存而添加於食物上的物質,不勝枚舉。閱讀全文

森森不息~再生紙DIY課程

每一公噸紙張若以再生紙取代,相當於少砍20顆樹齡20-40年的樹木。歐美各國再生紙使用量約為6~7%,而台灣僅1.64%!希望藉由推廣紙類回收及再生紙DIY課程,讓資源循環再利用的觀念與知識能從生活紮根。閱讀全文

農藥安全問題-農藥是藥?是毒?

農藥是藥?是毒? 許多農友會種一小畝不用藥的蔬果自己吃,因為他們知道:外表漂亮的菜都很毒!為了生產美麗的蔬果,農民只好使用農藥來保護農作物,如果施用毒力較強的藥劑來防治再加上任意加重施藥濃度或混合各種藥劑同時施用,便容易造成蔬果農藥殘留的問題。一但人、畜食用這類農產品便會中毒。 農藥 的毒性可分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是指農藥通過吸收後身體立即產生中毒現象(症狀有:灼熱感、噁心、嘔吐、腹瀉、皮膚發炎,嚴重時甚至會導致休克、死亡),通常都是農民未依照正確施藥方式使用或民眾剛好經過正在施藥的田間所導致。最教人擔心的是慢性毒性,他會引發溫血動物「三致」危險:致畸、致癌、致突變(...閱讀全文

[台中分會]哭泣的海岸線 -「阿朗壹古道」

阿朗壹古道位於台東南田與屏東旭海交界的地方,是卑南-恆春古道最原始、美麗的海岸線。數百年前是原住民部落間通婚、遷徙、狩獵、商賈..之交通要道,清朝末年更成為台灣東西部之重要官道,極富歷史意義。 三月中旬有幸跟隨台灣生態學會的腳步,探索這條台灣既美麗又險峻的百年古道,由顏士傑老師及楊國禎老師擔任文史及生態的解說,共同見證台灣族群千年的遷移史,此段12公里海岸線質樸而原始,沿岸山林亦是台灣僅有的原始海岸林,富含珍貴的生態資源,如紅柴、鐵色、月橘、白榕、土樟..等特有植物。 阿朗壹古道具有以下特色: (一)是清末所闢連絡台灣東西部交通最早官道之一 (二)是珍貴的保育類動物綠蠵龜與椰子蟹最後的棲息地...閱讀全文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十歲了

2001年6月16日歲次辛巳 天氣微雨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誕生了。 2011年6月16日歲次辛卯 天氣尚無法預測 1993年1月,100多個家庭第一次以共同購買方式直接向農友訂購米和葡萄;後來成立綠主張公司; 2001年為了讓綠主張名符其實是一個非以營利為目的組織,遂向內政部申請成立合作社。 當時為了名稱也曾經引起多次的討論,是要維持綠主張;還是要和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共名?有人主張還是沿用綠主張,有人則認為綠主張既然是源自基金會消費品質委員會,應該回歸到共用「主婦聯盟」這個名稱,在主婦聯盟這個大傘下各司其職。感謝當時基金會的授權,讓合作社得以用「主婦聯盟」這個名稱,讓「主婦聯盟」...閱讀全文

女人的手,台灣的力量

時代正快速的更迭、轉換,越來越多女性成功創業並有所回饋社會,也越來越多由女性主導發起的社會運動,比起男性的剛硬,女性更多是溫柔卻又堅定的力量。今年配合「女力.綠力~2011年主婦聯盟地球月系列活動」,台中分事務所於五月舉辦了「看見台灣女力.綠力工作坊」,邀請各領域的傑出女性綠色工作者共同分享經驗,介紹台灣不同面向之女性綠色力量案例與做法。透過交流與集結,提供與會的民眾去進行思考,並探討自身可發揮的社會功能,促進及創造台灣女性的永續綠色行動。 性別平等 歧視消除 身為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陳曼麗女士提到,女性意識在台灣之發展較晚成熟,聯合國早於1979年通過CEDAW公約,...閱讀全文

荷蘭的綠色國度

荷蘭在台灣人心目中,主要以風車、鬱金香、填海造地著名。而我們這次出發到荷蘭,選擇了一個台灣民眾對荷蘭較不熟悉的主題「荷蘭的環保回收執行及現況」進行認識了解。在這趟旅途中,我們進入荷蘭家庭與在地學校,去訪問並實地認識與資源回收相關的議題。以下就讓我們一一來介紹: 家庭回收做分類,政府手冊做指引 荷蘭家庭垃圾分類多依照一般垃圾、有機類、塑膠類、紙類分類。荷蘭政府分發給每個家庭兩個大垃圾桶,灰色的丟棄一般垃圾,綠色的是放有機類及廚餘。而垃圾車針對每種類每兩個星期來收一次,不同種類收的日子都不一樣。這全部的規定都是由各地方政府制訂及宣導。 地方政府每年會製作並發放一個家庭一本冊子,...閱讀全文

無關顏色,有關流行的綠色生活

綠色代表生命、希望與環保,但多少人能活出真正的綠色生活呢?面對環境的挑戰,產業界與金融界發現創新綠色商機,將其塑造成一種流行的消費概念時,有多少人能夠快樂的實踐綠色生活,而不落入另一個圈套? 「綠色生活」不是表象,而是基本認知和實際行動的改革。這是一個無關顏色,有關流行的新生活方式。 物質經濟的線性迷思 人類在二十世紀建立起的物質經濟體系將所有物品依循線性模式處理:原料開採、生產製造、行銷分配、消費使用、到最後的廢棄處理。為了維持這個系統的順暢流通,廣告不斷刺激消費者慾望,也使得人越來越不快樂。 然而,我們不可能無止盡開採資源、無限制的製造廢棄,解決的方法只有將線性的系統轉變為循環的系統,...閱讀全文

「全新的我們」映後心得

猶記得在多年前,經常往返於泰緬邊境的帕一諾大哥有次跟我聊到說,「有些人住得很近,心卻隔得很遠,有些人也許不常見面或過去未曾謀面,交談個幾句或透過彼此所傳達的訊息,卻能感受到彼此的心很近。」。 由主婦聯盟基金會辦理的2 0 1 1年合作社社員環境教育活動,4月份進行的是「永續生活沙龍—全新的我們(觀影會)」,第一場即在桃園站舉辦。從影片標題「全新的我們」看來似在追尋一種“新”的生活,回過頭對我而言,腦海中浮現的卻是如台灣原住民及相思寮等地的社區一直以來生活的樣態。例如:這幾個社區多保有互助合作的精神,也懂得尊重所生活的土地,乃至於是週遭的自然環境與人事物。 另外,...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