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秋,我們和慈濟基金會、Impacthub的夥伴們,一起走踏關渡的公民電廠「干豆好」,以及「關渡自然公園」。 關渡原名甘豆門,因背倚觀音山和大屯山,面向淡水河,早年是重要的港口,也是先民們進入移居臺灣北部開墾的重要入口,因此關渡的人文歷史豐富,關渡宮即是重要的香火聖地。除了人文薈萃之外,關渡位於淡水河及基隆河的交會口。因此也是重要的候鳥棲息地;關渡也還保有台北市內為數不多的未開發平原。 而透過這趟走讀,我們也要讓大家看到關渡的另一項創舉:「干豆好」公民電廠。 「干豆好」公民電廠 : 不做豆干,只發電做教育 「干豆好」是台北市裡第一座,使用公有屋頂(關渡國中)的公民電廠,更特別的,...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