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您在這裡

食農教育基礎課程/農村綠學苑培訓營-花蓮場

食農教育是近幾年農委會推動的重點政策,也是目前台灣飲食與農糧問題的因應方法之一,因此今年農村綠學苑培訓營安排一堂食農教育基礎課程,將最新的食農政策分享給農業推廣部門與相關夥伴,花蓮場次邀請到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農業推廣課張志維技佐擔任講師,張技佐先與現場農會夥伴互動,瞭解大家對食農教育的認識,再談食農教育的概念架構與學習內容。 <張志維技佐上台分享> 食農教育 ≠ 農業體驗/ 烹飪活動 「食農教育與農業體驗、烹飪活動有何不同?」張技佐請現場學員針對此問題回答,學員之間討論熱烈,紛紛舉手發言,有人認為要參與者有學習才是食農教育,有人則提出烹飪活動是一種學習料理方法。...閱讀全文

食農教育在地觀摩之二林鎮農會

食農教育在地觀摩的第二場次,班師到彰化縣二林鎮農會,二林鎮農會的家政班員先介紹二林特色農產品,還將地方食材融入料理中,帶給大家一場美食饗宴。 全食材利用一向是惜食的重要課題,要能盡量的漸少飲食帶來的浪費,將食材充分利用需要更多智慧,二林鎮農會的家政班員示範蘆筍全利用,將新鮮的綠蘆筍削掉粗皮後過油熱炒,做成美食,去掉的粗皮還能夠利用煮成蘆筍汁,解熱又健康。 「物盡其用」是這場食農教育的最重要核心,農會的家政班員利用農家常用的麻繩編制成環保袋,鼓勵大家盡量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把減少浪費的精神拓展到農業生產端,讓一次性用品能盡量減少使用。 二林也以葡萄聞名,農會安排夥伴前往青農的葡萄果園參訪,...閱讀全文

食農教育在地觀摩之台中地區農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辦理「農村綠生活 食在好幸福」企劃評選研習營,首站來到台中地區農會。台中地區農會雖處都會地區,但境內仍然有許多專業農業生產區域,這趟觀摩學習由推廣部家政指導員郭淑真引領參與研習營的夥伴認識台中地區農會大坑麻竹筍產業。閱讀全文

主婦聯盟在向上市場推減用塑膠袋 盼市場減塑成為臺中市政亮點

地球日前夕,主婦聯盟台中分會於向上市場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向上提升 由我袋頭」,減塑集點換好禮活動今日開跑。此次活動係為了鼓勵習慣在傳統市場拿取免費塑膠購物袋的民眾從源頭減量,因此活動首日更舉辦「零廢棄掃街」行動,與市議員、里長共同進入向上市場發送特地蒐集來乾淨的二手塑膠袋,鼓勵市民買菜不拿新塑膠袋,重複使用既有的購物袋,從源頭減量塑膠垃圾。閱讀全文

全球暖化的衝擊,學會保護自己

以往我們說春夏秋冬,現在卻常常覺得只剩秋冬兩季;過往暴雨、土石流等天災難得發生,現在卻好像變成了常態,不發生就沒事,一發生就是毀天滅地的存在,是否想過為什麼大自然會有如此巨大的轉變呢?2018年7月5日上午,本會邀請中研院地科所汪中和教授,來跟大家談談氣候變遷與其因應之道。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汪教授用這句俗語作為開場,說明人類在工業革命之後快速蓬勃的發展,大量開發化石燃料,燃燒後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到大氣層中,從此以後我們就種下了惡果,對環境留下顯著的影響。每天有1.1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到我們的大氣層中。科學家精準的統計過去80萬年來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閱讀全文

­公民來發電——­自己當發電廠廠長

公民來發電 ——­ 自己當發電廠廠長 主婦聯盟基金會 透過集資平臺,在台南的民宅、苗栗的農會裝設了太陽能板,建造 2 座太陽能公民電廠 。   你有想過:你也能是發電廠廠長嗎?國外許多再生能源的發展,其實是靠民眾的力量才成功的!【生活就是發電廠】 能源教育課程最終回,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副執行長吳心萍,便在臺北 NGO 會館分享「公民如何參與能源轉型」的國際和本土經驗。   心萍先是用大大的鈔票,提醒了我們「今天晚餐要買甚麼?」,意旨每個人都是消費者,有權利義務做最好的選擇,包括大眾看似較難參與的能源。而為什麼能源議題總被大眾忽視、略過呢?或許因為在網路世界中,總是有股聲音訴說著「...閱讀全文

【全國種子交換會@台中場】藏種於民-種子換換樂

【全國種子交換會@台中場】   每年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而在糧食日的前夕(10/13)主婦聯盟台中分會與合樸農學市集合作,在每月一次的小農市集舉辦「2018全國種子交換日-台中場」,很難得邀請到位於臺中霧峰、鮮為人知的神秘單位-農委會農業試驗所作物種原中心研究員邱輝龍博士、魯凱族臺大農藝博士巴清雄老師以及布農作家乜寇.索克魯曼老師。三位重量級的講師帶領民眾由不同觀點及文化飲食面來了解種子。     邱輝龍博士除了帶我們一窺種原作物中心的保種及育種資訊,也帶了四種不同種皮、共計100份的大豆讓大家玩抽抽樂;巴清雄博士以他獨有的活潑風趣的方式介紹魯凱族部落作物的多樣化,...閱讀全文

【全國種子交換會】面對將來,我們必須種植在明日之前

【全國種子交換會】面對將來,我們必須種植在明日之前 種子不只是一顆種子,更是飲食作物的生命根源、一方土地的文化特色、每個人心中的味蕾記憶。微小而確切的維繫著的,是人與人、人與環境、以及人與餐桌。 回溯過往,憑藉種子對於地方土壤、氣候、耕作條件的高度適應能力,使得農夫們能夠以最低成本保證足夠的生產,使得不同區域擁有適應在地的獨特品種。而藏種於農、相互分享於社區村落之間的種子交換,不但讓各地品種產生多方保存的機會,同時隨氣候變遷分散風險。因此,在環境污染、天氣日益極端的今日,每一顆種子,也在在代表每一份遺傳資源、一個真正活著的基因寶庫。 此時此刻,先民與環境共生的智慧,...閱讀全文

【能源與空污】絕對不是二擇一的單選題!(會後紀實)

(photo by freepik)   才剛剛進入秋季,中部已經開始有空污問題了,而這一切,真的都是因為台灣不用核能開始的嗎?   9月12日,台大風險中心的趙家緯博士,在NGO會館帶本會和合作社的夥伴們,一起共同瞭解台灣能源轉型的問題,他以幾個大家關心的問題為脈絡,來介紹台灣的能源轉型議題,包括: 非核不是國際趨勢? 非核家園,以肺發電? 再生能源導致高電價? 缺電風險大增 綠能又貴又破壞生態 非核是國際趨勢? 其實核能的佔比,沒有你想的那麼多   世界上普遍認知的國家數約為249個,而趙博士引用世界核能產業報告的調查指出, 其實只有 31 個國家有核能機組 ,但設有...閱讀全文

【活動後記】有人電費半年只有14元!?節電神人阿乾傳!(下)

【 甚麼!有人家裡電費半年只有14元 ! ?快來看節電神人阿乾傳! 】 (下) 雨水、洗衣機水、洗澡水都能回收  用自來水沖馬桶成了一件浪費的事   1萬多公升的水撲滿,便裝在陽台上,家在7層樓舊大廈的頂樓,原屋主蓋了遮雨棚,阿乾便順勢裝了一排接水管,只要一場大雨3個小時過去,水撲滿也滿了,且因有過濾,故不會產生異味。 (圖片來源:綠主張)   不過為什麼要省水,大家知道嗎?因每用一度的水,都需要連帶消耗0.76度電(水從淨水廠送到下水池、接著送到上水池、再送到各樓,有的高樓還有中水池,處理水和運送水怎麼能不用到電呢)。而全球每天人均用水量為57公升,在台北則高達330公升,...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活動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