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您在這裡

【干豆好綠能電廠】陽光下的「干豆好」

公民電廠的概念類似民有、民治、民享。不同的人購買一片、兩片的太陽能板,集結後將發電的錢應用在社區、學校、學生補助……等不同地方,將能源帶進我們生活的領域。近年來,公民電廠的概念漸漸興起,台北市關渡國中的屋頂也將以公民電廠的模式增設太陽能板,提供給有意願任公的民眾共同參與公民電廠的出資!閱讀全文

擁抱陽光,能源轉型

近年來,氣候變遷的情形日益加劇,降低碳排放量將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為了減碳,政府推動長期的溫室氣體減量,並規劃階段性目標,期望在2050年排放量降至2005年的50%以下。台灣主要的發電型態是以燃煤為主,這也意謂著台灣能源轉型是不可避免的情形,能源轉型除了政府的規範與建設計畫之外,公民參與也漸漸成為一項趨勢。閱讀全文

【節電創能工作坊@北投社大】參訪節能教育基地-玩出超能力

這次環境教育活動特別安排參訪節能教育基地,節能教育基地是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於民國105 年成立, 希望透過導覽基地的過程,讓民眾認識自己家中電器的耗電量,並告訴大家有哪些方法可以節電; 以冰箱來說最好不要擺放超過八分滿,上層可以用氣泡布作一個簾子,減緩冷空氣因打開散失;燈具的部分可以採用Led燈, 尤其是家中設置有神明燈,傳統神明燈除了耗電外更有安全性的問題,如果可以的話強烈建議更換Led燈泡喔(大賣場都有賣喔~)! 課程中,吳素美老師跟大家介紹目前流行的桌遊,並帶我們玩「電力管家」這款桌遊,從遊戲中認識家電的用電量, 家電會有老化的現象,所以超過五年以上的電器,務必要自己健檢一下...閱讀全文

7/3農地污染檢驗小隊前往德龜溪放樣,為工作坊拉開序幕

農地污染檢驗小隊前哨,為工作坊拉開序幕,實際走訪德龜溪放樣,與土地親密接觸!閱讀全文

【CC授權與網路素材的創用】課程活動報導:妳的著作不只是妳的著作?一起了解CC創用

妳的著作不只是妳的著作?一起了解CC創用 文 / 吳心萍(本會資深主任) 防疫期間,新竹好學的夥伴們,為了更多了解著作權等相關資訊,透過視訊的方式, 22名學員一齊線上學習CC創用。 許多學員都有製作簡報、撰寫文章的需求,也會遇到著作權上的困惑。因此,我們邀請到開放文化基金會的林誠夏老師,來分享著作權及CC創用。 首先,林老師提醒網路世代需要好好理解著作權,才不會不小心觸法;同時,網路時代,也讓我們可以透過資訊的分享,讓知識的力量更強大。而在開放與保護之間,並不是只有零和一途,也可以是讓更多人可以一起透過共享,讓知識的力量更擴大。 在網路上搜尋素材,如何不踩雷? 一開始,老師介紹著作權的概念...閱讀全文

【宿民來作煮】系列課程回顧紀錄

「宿民來作煮」不只是單純的煮飯訓練班或食物課程,而是一個媒介與空間,讓大家能相知相惜,在食物與夥伴的簇擁下,飽足肚子、想法與生活。閱讀全文

【節電創能工作坊@北投社大】合作發綠電~認識綠能Co-op

疫情趨緩後,本會在北投社大的「節電創能工作坊」開始熱絡了起來,5月22日的晚上,我們邀請了台灣第一家生產綠能的「綠主張綠電合作社」。來到北投社大分享如何以合作社來發電。 這晚,參與的不只是北投區的居民,還有附近的文化大學的同學,甚至還有新竹來的朋友,都來共同學習「綠主張綠電合作社」的推動經驗。在課程一開始,大家表示想知道甚麼是公民電廠? 也有人想知道怎從生活中節電。 合作,打破壟斷型經濟 「綠主張綠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在開場介紹:許多的社會問題,比如所得不均,都是因為資本主義所造成的,所以要重新塑造消費習慣。而合作社就是透過組織,應用到經濟行為,利用社團而不是資本型態,...閱讀全文

【宿民來作煮】課程活動報導:「煮動」改變無味生活

我們邀請到上下游新聞市集的記者蔡佳珊,擔任「宿民來作煮」第一堂課的講師,與我們分享熊熊燃燒的自煮魂,如何指引人們找回人與人、與食物、與土地的連結和溫度。閱讀全文

什麼?你家大樓屋頂能發電!-信義新城太陽能社區電廠參訪後記

我們倡議公民電廠,持續追蹤台灣各地案例,就在去年台北市又有一座指標性的公民電廠成功運轉了!據說是目前台北市「最高樓層紀錄」的太陽能公民電廠,就蓋在信義新城社區大樓的15層樓頂。太陽能系統商表示越高樓層施作越困難,費用也會比較高,比較少有人願意嘗試,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讓信義新城的電廠成功建置呢?跟著主婦聯盟的腳步來瞧瞧吧!閱讀全文

綠色飲食的意涵:傳統與文化/農村綠學苑培訓營-花蓮

農村綠學苑培訓營要讓農會與農業推廣相關夥伴更瞭解飲食與環境的關係,實踐綠色生活,因此安排「綠色飲食的意涵:傳統與文化」課程,邀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南部辦公室講師王巧溱女士,從自身經驗與對食物的感悟,來談飲食、環境與文化的多元性,啟發培訓學員也從自家的餐桌開始思考更多食物的故事。 王巧溱講師 遠從清代就存在的外來種蔬菜高麗菜,到今日已經成為台灣家庭不可或缺的日常菜色,如果沒有沿著歷史脈絡爬梳,我們根本不會知道原來高麗菜是從歐洲引進台灣栽種,甚且誤 以為它就是本土產物。 了解食物的「源頭」,一則是明白台灣的食物歷史,豐富對食物的知覺,但同時,食物史背後的意涵,也包括地方產業更迭與變化。...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活動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