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您在這裡

食驗室 南應大的第一場自煮課程

由南應大生活服務產業系大四學生發起的學生自煮課程,在十月開始第一堂生菜課後,在今天(11/18)晚上,由主婦聯盟基金會南部辦公室的王巧溱講師到學校與同學進行首場自煮課。 在今天的課程,巧溱老師先帶領同學整理今天晚餐的菜色,包括蛤蠣、絲瓜、袖珍菇等食材,在大家的巧手下,分別進入兩只電鍋,等蒸熟後就會成為同學們共食的晚餐。 在等待食物煮熟的時間,巧溱老師以低碳飲食切入,分享主婦聯盟基金會長期關注的食物里程問題;在我們生活中,已經有許多消費品標注了生產里程,包括飲料、衛生紙等日用品,甚至是高鐵車票,都標註了生產過程的碳里程,這些里程不但是我們作為消費者製造的碳足跡,這也是對我們的消費提出提醒,...閱讀全文

我的,河川母親 我們與水的距離

河川,灌溉的命脈。由天上的水匯集成地上的川流,經過鄉間經過都市。不僅供應水源給人們飲用,同時也灌溉滋養作物的生長,各產業的發展運用也都少不了「她」。她是孕育我們的母親,卻同時也被人們當作排水溝的利用。今天我們邀請到了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也是主婦聯盟新竹分社教委會主委 彭桂枝老師,來為我們分享河川議題的成果分享。 課程開頭老師便拿了有名的日本動畫神隱少女的一個段落做介紹,劇情中透過女主角的幫忙,男主角想起他是一條被人類遺忘的廢棄河川之神,找回了自己的名字。那麼,在我們的生活裡是否也有那一條被遺忘的河川呢? 講到北台灣的用水,桃園工業城、新竹科技城的水資源用量一定是榜上有名的。...閱讀全文

重見天日的老街溪 參訪之旅

中壢老街溪是全台第一個河川教育中心,也是中壢鄉親投入老街溪治理數十年的心血結晶,桃園市政府結合好幾個局處室共同營運閱讀全文

上山種下一棵樹──我的廢棄物,就是我的資源

繪本,顧名思義透過畫面帶領閱讀者進入故事並感受其意義,除了圖像更能具有教育、藝術和趣味等特質,探討的主題也可以包羅萬象,本次課程繪本教案主題《上山種下一棵樹》我們邀請到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副董事長林玉珮進行分享。 在課程開始,老師講到「談到水的議題,一定也會關心到森林的議題。森林,就是水的故鄉。」水以雨的形式從雲層降下,落在地表的森林裡,透過森林的土壤留住這些水分,讓水將土壤的養份帶進河流裡,成為河流中微生物、魚蝦的食物,最後到我們的餐桌上。 並非「無限」的世界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源有限的世界中,但是我們的運作就好像有無限的資源可以「消費」。人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的行為中,造成環境的改變,...閱讀全文

想生金雞蛋的母雞──翻轉大危「雞」

「蛋」是生活當中最普遍、最便宜、最方便,也最好用的食材。但我們可能不知道,它其實還符合了──「世界上最完整營養的食物」閱讀全文

明日惜食主廚養成計畫 現在進行式

我們期待在醒吾科大辦理的惜食課程,能讓學生不僅是單方面的接受理論灌輸,還能夠體會到師父們是如何把惜食理念融入料理製作,結合理論與實作,方能學以致用,把惜食技能帶著走。閱讀全文

食育士幸福菜菜子 吃菜的幸福

現代人很常吃的營養補充品都會為了強調吸收率,反而比食用天然的蔬菜水果還更容易在體內堆積過多的養分閱讀全文

太陽能板的一生

在全球的環保意識抬頭的當今,各國紛紛加速綠能開發的腳步。其中,太陽光電設施發電無汙染、無噪音、使用壽命長,而且相較安裝容易,故成為各國主力推動的綠色產業。 基金會在本次課程很榮幸的邀請到成大資源工程系助理教授陳偉聖講師,來替我們揭開太陽能板的神秘面紗。在課程開頭便提到,截至2020年3月為止的統計,全球太陽能板安裝量達到627GW,相較於2019年度成長了117GW,可以看到太陽能板的裝置容量在世界各地持續增加中。當這些太陽能板使用已達需準備汰換時,數量也相對的可觀,所以資源再生再利用則為相當重要的課題。 太陽能板的一生 太陽能板的製作必定會經過矽礦開採→矽晶生產→電池片製造→模組組裝→...閱讀全文

大學自煮在南方-台南用科技大學的校園自煮課1

大學自煮在南方--種菜怡情森活樂 10月16日是主婦聯盟南部辦公室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的校園自主課程第一堂課。今天的課程不談「怎麼煮」,而是要來看「我們吃的東西怎麼來」。 為了這堂課,我們特別邀請長期在台南推動植物教育的洪秀燕老師進行分享,課程開始,秀燕老師先談我們的日常植物從哪裡來?怎麼種;例如我們吃的高山蔬菜,種植的地方就不會是在高雄的山上,所有的植物在出生時都會擁有適合生長地的基因,如果離開了它原本生長的區域,植物就會需要更多人工的配套。 (圖:同學體驗薄荷與魚腥草的味道) 秀燕老師以「植物人」來形容植物的生命,也有其生長的方式;特別是城市裡的植物因為人為的管理,在生長過程備受限制,...閱讀全文

公有屋頂進行式~【公民電廠工作坊活動紀錄】

擁擠的都市,往往找不到適合裝太陽能的屋頂嗎? 為了 讓更多市民一起參與發電,9/22基金會在台灣圖書館舉行了「公有屋頂進行式」公民電廠工作坊。 活動開場時,本會執行長吳碧霜也提及:氣候變遷已經是刻不容緩,也需要每個人的投入。而社區就是在地面對氣候變遷的重要角色,因此,我們實踐了地產地消的公民電廠—「干豆好」。這次的工作坊,也是希望「干豆好」的模式,可以在全台各地被複製。 專題演講1:公民電廠是甚麼?/本會 資深主任 吳心萍主講 心萍先向大家介紹公民電廠的概念,公民電廠就是一群人一起集資發電,收益也留給在地,相對於大型投資由收益來做為決策的基礎,公民電廠更看重的是共好。也分享主婦聯盟近期推動的...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活動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