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您在這裡

【宿民來作煮】課程活動報導:「煮動」改變無味生活

我們邀請到上下游新聞市集的記者蔡佳珊,擔任「宿民來作煮」第一堂課的講師,與我們分享熊熊燃燒的自煮魂,如何指引人們找回人與人、與食物、與土地的連結和溫度。閱讀全文

什麼?你家大樓屋頂能發電!-信義新城太陽能社區電廠參訪後記

我們倡議公民電廠,持續追蹤台灣各地案例,就在去年台北市又有一座指標性的公民電廠成功運轉了!據說是目前台北市「最高樓層紀錄」的太陽能公民電廠,就蓋在信義新城社區大樓的15層樓頂。太陽能系統商表示越高樓層施作越困難,費用也會比較高,比較少有人願意嘗試,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讓信義新城的電廠成功建置呢?跟著主婦聯盟的腳步來瞧瞧吧!閱讀全文

綠色飲食的意涵:傳統與文化/農村綠學苑培訓營-花蓮

農村綠學苑培訓營要讓農會與農業推廣相關夥伴更瞭解飲食與環境的關係,實踐綠色生活,因此安排「綠色飲食的意涵:傳統與文化」課程,邀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南部辦公室講師王巧溱女士,從自身經驗與對食物的感悟,來談飲食、環境與文化的多元性,啟發培訓學員也從自家的餐桌開始思考更多食物的故事。 王巧溱講師 遠從清代就存在的外來種蔬菜高麗菜,到今日已經成為台灣家庭不可或缺的日常菜色,如果沒有沿著歷史脈絡爬梳,我們根本不會知道原來高麗菜是從歐洲引進台灣栽種,甚且誤 以為它就是本土產物。 了解食物的「源頭」,一則是明白台灣的食物歷史,豐富對食物的知覺,但同時,食物史背後的意涵,也包括地方產業更迭與變化。...閱讀全文

【活動報導】2019年生態博覽會

2019生態博覽會在風雨中展開,今年我們以「讓你覺得最抓狂的用電問題」為主題,與大眾聊聊我們每天都不能缺少的能源。雖然第一天(9/28)風雨交加,但仍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踩水而來,真的很佩服這些家長與孩子們。 上面是我們集思廣益先列出幾個覺得受不了的用電方式及能源議題,然後請民眾幫我們貼上豆豆貼,每人至多3項,現場許多人跟我們熱烈分享: 第一位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阿嬤,他覺得每一個都不行,從小被教育要節約用電,怎麼還有這麼多事情,冷氣開18度當然就要蓋棉被,他也跟我們分享許多節電做法,原來媽媽們都是生活智慧王;「開冷氣蓋棉被」很多人都有意見,但還是都是正向的看法;偏偏隔天就有位阿姨告訴我,...閱讀全文

居家智慧綠生活-從省電到發電的達人養成術

居家智慧綠生活-從省電到發電的達人養成術 時間雖然已進入秋冬,但氣溫卻仍不時高的嚇人,也因此冷氣的使用開始不再只侷限於夏天,尤其當我們回頭看,在電力使用最多的夏季用電高峰中,更有 65% 是來自住商部門,因此,人人都應更珍惜和善用每 1 度電,一起實踐可持續的低碳生活。在去年由基金會舉辦的「生活就是發電廠」課程中,許多學員在實踐節能生活後,提出「下一步我還能做什麼」的疑問,我們認為:實踐低碳生活的進階方式,其中之一便是成為「自己發電自己用」的行動家。今年度秋季班與北投社大合作七堂課程【節能創能工作坊-北投能不「能」】,而重要的社大公民週,則由 本會資深主任 吳心萍以 「居家智慧綠生活-...閱讀全文

綠色農遊的具體實踐規劃/農村綠學苑培訓營-台中|高雄|台東場

今年主婦聯盟辦理「農村綠學苑培訓營」,服務對象為農會推廣相關人員,要透過課程的引導,讓農會重新思考食與農的聯結,更深入探討農村生活中的環境因素,包括從環境面出發重新盤整農村環保生活、環境與耕種、飲食安全與健康等議題,也希望推廣人員能將這些議題帶給一般大眾,因此安排「綠色農遊的具體實踐規劃」,邀請長期關注農村議題、有舉辦農村旅遊體驗經驗的王南琦講師,從他的觀點來看,規劃農村旅遊要有怎樣的態度與做法,才能兼顧經境發展與環境永續。 <南琦講師台上分享> 南琦講師是一位孩子的媽媽,每天都會為家人煮三餐,他認為農村需要了解像他這樣的消費者的需求,並根據需求去行銷才能讓農村更活絡。...閱讀全文

低碳生活,從吃做起

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氣溫,不只是大衣派不上用場,更嚴重的衝擊是極端氣候在各地衍生的災害。主婦聯盟首次將能源教育列車開往北投!募集吃吃喝喝、聊能源的夥伴~期望找到對環境有相同理念的在地夥伴,邀請學員一起發展專屬的節能減碳行動!第一堂課「低碳生活,從吃做起」邀請基金會資深講師陳淑宇老師,一起來幫助大家用吃認識「低碳生活」、開啟永續未來的想像!閱讀全文

綠色農村的循環理念/農村綠學苑培訓營-台中|高雄|台東場

農村綠學苑培訓營巡迴全台,在台中、高雄與臺東場次,邀請主婦聯盟台中分會會長張明純擔任講師,主講「綠色生活能力的開創者」與「綠色農村的循環理念」二大主題。明純講師分享了減塑為實踐綠色生活的重要方法之一,緊接著下一堂課程就從農村與農業生產過程中來看塑膠污染問題,分享如何在農村食見循環理念的方法,最後安排農會夥伴一起討論並構思一場能夠實踐綠色環保、在地循環的活動。 現代農業生產,不管是慣行方式,還是有機、生態或自然農法等友善環境的操作方式,大多數已經離不開農藥、肥料、各種塑膠與非塑膠的資材輔助,只是各種農法使用的頻率與種類不同。延續減塑議題,明純老師請農會夥伴思考農村有哪些塑膠使用過量問題。...閱讀全文

綠色生活能力的開創者/農村綠學苑培訓營-台中|高雄|台東場

農村綠學苑培訓營巡迴全台,在台中、高雄與台東場次,邀請主婦聯盟台中分會會長張明純擔任講師,主講「綠色生活能力的開創者」與「綠色農村的循環理念」二大主題。明純講師認為「減塑」是綠色生活能力其中一環,也是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中實踐,而且也是農村要邁向更綠色環保不可缺少的行動,本篇先分享明純講師介紹塑膠分類以及塑膠的危害與風險,還有為何他認為「減塑」是綠色生活能力。 <張明純講師> 塑膠無所不在 再切入正題前,明純講師請學員們分組找出現場身邊有的塑膠製品10種或20種皆可,找到找滿就舉手,經過1-2分鐘就有人舉手,5分鐘左右所有組別都已經完成任務,從活動提供的名牌套到手機充電線,...閱讀全文

2019種子交換會志工培訓課程側記

本次活動的主軸就是希望藉由小農們的種子交換,達到「藏種於農」的效果。要農人放棄便宜、省工的農化產品是一條漫漫長路,更別提長期忽略環境外部成本而豢養出的低迷食品價格,讓這一切更難翻轉。替代方法的發展必須是放棄慣行農法的前提,而「保種」就是減少使用基改種子的解決方案。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活動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