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您在這裡

廢太陽能板裡有什麼? 動手拆拆看就知道了

圖1、學員們體驗拆解太陽能板 太陽能板能不能回收? 要怎麼回收? 向來是許多人心中的困惑。為了讓大家自己親手破除這些疑慮,主婦聯盟在9月15日辦了「太陽能敲敲打打工作坊」 這次的工作坊,邀請推動能源轉型的各團體夥伴來參加,讓大家除了透過研究回收技術的學者,分享最新的回收技術進展外;也讓大家親手體驗太陽能板是不是網路上說得如此吹彈可破? 板子破掉了,是否會跟髒髒包一樣,會有毒液倘流出來? 太陽能的組成,其實比許多電子產品單純 成功大學的陳偉聖教授舉了一個例子,一台廢電視機丟在路邊數年慢慢風化,顯然很多人都不太擔心電視機會有廢液流出的問題。而太陽能板的成分其實主要就是鋁框、強化玻璃、晶片、電線,...閱讀全文

【家一點食尚】課程活動報導:餐桌上的食憶錄

【家一點食尚】課程活動報導:餐桌上的食憶錄 「家庭樣貌的描繪,從了解實際與理想的差距開始」 家一點食尚的最後一場活動,由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實習生亭芸與千喜,帶領大家以家庭的視角來看「共煮」與「共食」。 亭芸透過「我的家庭樣貌」桌遊,讓參與者釐清自己在家庭中看重的是什麼,也藉此去省思生活中不曾關注的面貌。從遊戲中可以發現多數人最在乎的是家庭成員間是否能給予慰藉與支持,然而一個關係融洽能適時照應的家庭是需要長時間經營的,其中「共煮」、「共食」是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實踐家庭凝聚、增加認同感的方式之一,因此於接下來的課程中,將更進一步的看家庭與飲食的關聯。 (圖說:「我的家庭樣貌」範例圖。...閱讀全文

【家一點食尚】課程活動報導:吃「塑」生活、食之無味活動報導

「塑料生活,你知多少?」 塑膠,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時下產物。「用塑」似乎可以理解,那何謂「吃塑」呢? 家一點食尚的第二堂系列課程「吃『塑』生活,食之無味」,帶大家認識塑膠與飲食的關聯,以及為何有減塑的必要性。 在進入課程前,由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實習生千喜透過幾個提問,從大家最熟悉的外送開始討論。近兩年來餐飲外送十分盛行,尤其疫情關係為了安全很多人會選擇訂外送,但一份餐點可能就會使用到許多不同類別的一次性塑膠餐具,當外送訂單不斷增加的同時,也意謂著消耗更多的塑膠產品,而這正是政府實施限塑政策後塑膠卻不減反增的原因之一。 除了餐飲外送外,另一個大量消耗塑膠的來源是網路購物,在網路購物中,...閱讀全文

【家一點食尚】課程活動報導:食事求是,三思而後食

「食安問題來勢洶洶,你對於你吃的食物感到焦慮嗎? 」 8/18【家一點食尚】的第一場活動「食事求是,三思而後食」由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張玉鈴主任來擔任講師,帶領參與者了解現今食安議題,透過對食品安全的認識、了解食物來源,進而提升對食材的敏感度。 課程一開始,主任帶領大家思考「食安真的『安』嗎?」,在食品安全的問題屢見不鮮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角度去看待這些議題,有些食安風暴是因為化學物質汙染所導致,有些則是不良企業以假亂真,更有廠商將過期食品重新換標作販售,這些行為不僅有所損企業形象,也讓民眾對於市面上食品的安全性更加地不信任。近年來重大的食安風爆充斥在市場上,身為消費者,...閱讀全文

用太陽能,幫老師們充電

政府正大力推動公有屋頂裝設太陽能板,然而,許多學校在推動能源教育課程時,仍無法結合屋頂上的太陽能板作為教具。原因多是因為太陽能板屬於得標系統商的產權,施作工法並沒有考慮到方便師生的需求,比如下方是否可以讓師生活動?發電量是否能讓校方同時掌握等等。 為了突破這樣的困境,我們在2020年透過24位台北市民,一起集資在關渡國中的屋頂上,蓋了台北市第一座公有屋頂為基地的「干豆好」公民電廠。電廠的部分收益,會投入到關渡國中的能源教育。而且,我們不只是把能源教育用戲劇、手做的方式分享給同學們,也分享給老師 八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主婦聯盟邀請陽光伏特家的卓俞志一起進入關渡國中,...閱讀全文

2021年水質檢測講座

頭前溪是新竹縣市的母親河,曾以豐沛的水量奠定農工基礎,帶來蓬勃的工商發展,然而,種種原因造成水量與水質皆大不如前。 主婦聯盟攜手台灣乾淨水聯盟辦理一系列的「流域走讀」活動,邀請民眾認識頭前溪流域中的各支流與埤圳,以水質檢測了解頭前溪流域正面臨到的環境問題。 在2021年3月17日,我們邀請到清華大學綠色質譜實驗室的顏嘉良博士,由淺入深地講解水環境巡守的理論與實務,提升水環境治理相關的知能,培力參與者成為公私協力的民間助力。 顏嘉良博士說明水環境監測的「上位法規」,以解釋水環境巡守項目的法源依據。由中央至地方皆依照水汙染防治法訂定相關實施細則。至於新竹地區,考量科學園區內進駐事業製程特性複雜,...閱讀全文

2021年水文走讀活動——頭前溪流域 03

頭前溪是新竹縣市的母親河,曾以豐沛的水量奠定農工基礎,帶來蓬勃的工商發展,然而,種種原因造成水量與水質皆大不如前。 主婦聯盟攜手台灣乾淨水聯盟辦理一系列的「流域走讀」活動,邀請民眾認識頭前溪流域中的各支流與埤圳,以水質檢測了解頭前溪流域正面臨到的環境問題。 芎林水圳因氣候變遷而產生的問題 在過去,頭前溪流量豐沛,水圳設施隨之興起,使水田稻作耕耘普及化,造就芎林地區的農業發展。對於農民來說,「水利開發」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只要水源穩定,圳路暢通,排水順暢,就能保障農民穩定經營農業。 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降雨型態越趨極端,逐漸走向「旱澇交替」的窘境。根據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TCCIP)...閱讀全文

2021年水文走讀活動——頭前溪流域 02

頭前溪是新竹縣市的母親河,曾以豐沛的水量奠定農工基礎,帶來蓬勃的工商發展,然而,種種原因造成水量與水質皆大不如前。 主婦聯盟攜手台灣乾淨水聯盟辦理一系列的「流域走讀」活動,邀請民眾認識頭前溪流域中的各支流與埤圳,以水質檢測了解頭前溪流域正面臨到的環境問題。 我們喝的水 在3月21日上午,我們在新竹軟橋彩繪村集合,以上游上坪溪為起點,以頭前溪隆恩堰為終點,重新認識我們喝的水。擔任講師的文史工作者戴唯峻老師,不斷向我們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由淺入深解釋飲用水正在發生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到上坪攔河堰。面向軟橋彩繪村的青山綠水,戴唯峻老師提出問題:「新竹有幾家合法的露營區?」眾人的回應此起彼落,...閱讀全文

2021年水文走讀活動——頭前溪流域 01

頭前溪是新竹縣市的母親河,曾以豐沛的水量奠定農工基礎,帶來蓬勃的工商發展,然而,種種原因造成水量與水質皆大不如前。 主婦聯盟攜手台灣乾淨水聯盟辦理一系列的「流域走讀」活動,邀請民眾認識頭前溪流域中的各支流與埤圳,以水質檢測了解頭前溪流域正面臨到的環境問題。 新竹縣市的界河 —— 柯子湖溪 柯子湖溪是新竹縣市的界河,發源於新竹縣寶山鄉,沿線流經新竹市、竹東鎮。柯子湖溪排水沿岸的土地利用型態,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是鄰近關東橋段的密集住宅區,二是科學園區內的科技廠區,三是農田及雜木林區。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柯子湖溪承受民生生活污水、工廠廢水、農業廢水以及暴雨造成的雨汙水等。...閱讀全文

8/27「我們與基改食品的距離」非基改手冊線上分享會

2021年8月,主婦聯盟再次邀請臺大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在線上與大家分享基因改造的相關知識。目前臺灣雖然尚未開放基改農作物種植,但允許基改作物從國外進口,因此若未特別注意,我們依然會食用到基改食品。至今全球基改農作物種植面積已達1.9億公頃,多數以抗蟲與抗除草劑為主,分布於北美洲與南美洲,由於這兩處多為大農田,需大量噴灑除草劑來維持作物品質。 根據全球消費者基改認知調查,臺灣50%的民眾認為基改食品是「不安全的」、11%的民眾認為基改食品是「安全的」,剩下比例則是對於此議題不太了解,由此可知過半的民眾是不願意食用基改食品的,也有部分民眾對基改的知識是有限的。為了保障民眾的安全以及消費權益,...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活動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