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您在這裡

從食品安全到食育基本法

日本在十餘年前制訂「食育基本法」,正是一種把食物安全與綠色生活方式進行連結的努力。透過這箇努力,日本人逐漸把食物、農業、土地、綠色生活方式融為一體,對個人、社會與環境都產生巨大的影響,值得我們效法學習。 社區大學、主婦聯盟與清華大學開始討論訂定「台灣食育基本法」的相關問題。閱讀全文

<食安法>通過之後:食品添加物包裝標示的改變

簡單舉個例子,以往只能看見酸甜果汁的包裝上寫著「調味劑」三個字,這些通常都添加有檸檬酸這種從各類礦物、動植物提煉出來的食品原料,未來<食安法>施行之後,我們將很容易在包裝上看見「檸檬酸」這三個字。閱讀全文

給爸媽的一封信-校園基改歸零 親子健康雙贏

依據衛生福利部所公布的資料,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230萬噸以上黃豆,大部分用來榨油、作飼料,約有一成作為食用。以國人每人一年平均食用11公斤的黃豆的來源統計,大概九成五以上是基改黃豆,幾乎都來自美洲。而我們孩子校園午餐中的豆腐、豆干、豆絲、豆包及豆皮等食材,原料大部分都是這些基因改造黃豆。閱讀全文

校園基改歸零 親子健康雙贏(手冊版)

依據衛生福利部所公布的資料,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230萬噸以上黃豆,大部分用來榨油、作飼料,約有一成作為食用。以國人每人一年平均食用11公斤的黃豆的來源統計,大概九成五以上是基改黃豆,幾乎都來自美洲。而我們孩子校園午餐中的豆腐、豆干、豆絲、豆包及豆皮等食材,原料大部分都是這些基因改造黃豆。閱讀全文

高雄校園午餐非基改復興運動(手冊版)

基改作物/食品從1990年代大規模發展以來,已成全球最富爭議的科技之一,不僅大規模商業栽種本身牽涉妨礙農業永續、危及糧食主權、違反土地正義等議題。基改食品的所牽涉的人體健康風險,由於缺乏可信資料佐證其安全性,也受到各界質疑,識者以「全球孩子身上的臨床實驗」來形容人類大量攝食基改食品的現況,並非無的放矢。 在台灣,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色陣線協會與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發起「無基改農區」運動。經過四年多的推動、反省與行動,決定展開關心國小學童校園午餐裡使用基改食材問題,於2013年5月在主婦聯盟基金會召開「校園午餐 要營養不要飼料」記者會,...閱讀全文

高雄校園午餐非基改復興運動(上)

在台灣,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色陣線協會與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發起「無基改農區」運動。經過四年多的推動、反省與行動,決定展開關心國小學童校園午餐裡使用基改食材問題,於2013年5月在主婦聯盟基金會召開「校園午餐 要營養不要飼料」記者會,直指校園團膳使用進口基改黃豆的現象嚴重,呼籲教育主管機關、地方政府、校方及家長應正視,孩子們在校大量且長期的食用基改食品所可能導致的健康問題。閱讀全文

高雄校園午餐非基改復興運動(下)

支持本土黃豆生產食育示範計畫 時隔了五個月,專案聯席會議於2014年4月召開第二次會議,針對「校 園無基改豆」、「國小推動食育計 畫」,以及「在地本土黃豆進校園」的 三個核心目標,本會再度成為專家團體 代表,受邀與委員、高雄市府各局處共 同理解校園午餐實施現況,以及高雄地 區大豆復耕的進度,並以此為基礎,進 一步評估向前推動「支持本土黃豆生產 食育示範計畫」的具體策略。 首先,就現況而言,教育局提供了 許多調查後的量化資料。例如:高雄校 園午餐黃豆製品每週的建議量是2份, 使用量以自辦採購、供應三所學校的內 惟國小為例,每個月12公斤的黃豆,但 加工製品如:豆干、油豆腐、素肉等,...閱讀全文

《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讀後感

進食,就是把自然轉化成文化的過程。從這本書宏觀而又細緻的帶領讀者走入他的思考,融入他的世界,從他的眼睛中我們從新檢視世界,而這一切的第一步就是從我們的餐桌上的食物開始。 而書中詩化的筆法讓人宛如身歷其境,不論是作者在耕田除草的辛勞,逛超級市場的零瑯滿目,甚至是屠宰場宰殺動物的痛苦,到森林的迷茫與稚嫩,都躍然紙上,而每一篇章中總是能出現值得讓人合起書本思考許久的字句,讓人真的配服他思考體系的完整與連貫。 我從小學開始,外婆就去慈濟當志工,她對我們也總是要叨念著環保、不要浪費等等,但我不曾花時間去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邏輯思考,面對外婆的掛念與要求,總是虛應故事的多,直到後來有空開始閱讀各類雜書,...閱讀全文

製造農工對立的自由經濟示範區(上)

自由經濟示範區原本是為了台灣進一步貿易自由化,如為加入TPP等區域貿易自由化而先行先試,但是其條例的設計卻和原先的目的背道而馳。 首先,未來台灣加入TPP後可能進口的農產品,包括稻穀、蔬菜和畜產品,這些進口農產品用來做為食品加工的比例甚低,但自經區的農業加值設計是在協助食品加工業者獲得更便宜的國外農業原料,故宣稱為加入TPP而設計的自經區是一不實之說。 第二點錯誤就是任何自由貿易的協定中,會有一些重大敏感性產品受到保護,如美韓的FTA中,韓國就有近2.5%的農產品獲得關稅配額的保護,而且即使是開放的農產品,也是分十年或二十年才零關稅。但是台灣自經區所引進國外農產品是一次到位的零關稅,全球農業生產的國家只有台灣才如此設計,這對台灣的農民以及其所帶來糧食安全、文化、生態環境貢獻的農業是一嚴重打擊。閱讀全文

藥求安心─進口中藥的安全性問題

影響藥材安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農藥、重金屬殘留、不當加工(漂白、染色、薰蒸)、黃麴毒素、微生物及馬兜鈴酸等…,其他更有偽藥及混用、誤用等問題。而台灣受限於地形、氣候因素,本地中藥材產量極少,大都是仰賴國外供應,以2012年來看,中藥總進口量為43,606公噸,其中有將近90%由中國進口。近年來中國大陸黑心食品事件頻傳,讓不少人擔心市售中藥材的安全性。 今年4月主婦聯盟送檢一般常用藥材10項做重金屬(砷、鉛、鎘、汞、銅)殘留檢測,竟然全部都驗出殘留!其中產婦坐月子時經常會大量食用的杜仲竟驗出鉛、鎘、銅3種殘留,經常入菜的百合也驗出鎘1.5ppm、銅6.6ppm殘留。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