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總會

您在這裡

06【食農教育跨領域工作坊】如何利用網路社群力量推廣食農教育

【專題演講】如何利用網路社群力量推廣食農教育 主持人|吳碧霜(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 主講人|楊雅安(食農教育點子膠囊版主) 食農教育不僅止於現下的現場實作,線上的網路社群觸及也同樣能串起社會影響力。食農教育點子膠囊社團於2016年設立,目前是以食農為主題最活躍的臉書社團,旨在搭起食農與教育的橋樑,促進食農教育產業資訊交流,媒合各式好點子、好夥伴、好資源。截自2022年8月24日,社團成員已有5,445位。 從現場跳到網路社群的食農教育 原先此社團是楊雅安版主個人作為存放食農相關資料的地方,隨著關心食農議題的人逐漸變多,楊雅安版主決定不藏私開放社員加入,...閱讀全文

05【食農教育跨領域工作坊】用黃豆串起共好社群力

食農教育跨領域工作坊Ⅱ   《食農教育法》是以教育為方法,透過終身學習,讓民眾了解食物、環境與農業安全議題均環環相扣,藉此厚植民眾食農素養。第一場跨領域工作坊是邀請教育界的翹楚,分享食農教育在教育端的所見所聞。不過,教育並非僅存於學校,於是第二場則是邀請民間業者或團體,分享線上線下的食農教育,一同揭開每個在地特有的食農教育活動。 【專題演講】用黃豆串起共好社群力 主持人|吳碧霜(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 主講人|陳光鏡(田野勤學創辦人) 「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寶斗為彰化北斗的台灣話說法,過去曾叫做溪底聚落,擁有百年歷史的北斗小鎮,除了文史古蹟與美味肉圓之外,...閱讀全文

【韌性北投系列活動】認識公民電廠—參訪「干豆好」

7/23號,韌性北投系列活動來到了我們在北投關渡國中的公民電廠:「干豆好」。 有公民,才有轉型 熟悉我們的朋友,可能會知道本會近期推動的公有屋頂開放公民參與設置公民電廠的倡議。在政府大力推動能源轉型的時候,公民參與更為重要,因為能源轉型並不是換個燃料而已,而是將過往與民眾疏離的能源生產,回歸到公民參與的範疇,將更多的利害關係人納入討論,才能減少過往能源生產中造成的犧牲與傷害。 屋頂光電因為是在已開發的屋頂上裝設,相對起來環境衝擊小。但在城市中架設光電仍會遇到許多障礙,包括違建、遮蔭、以及集合式的住宅(如公寓大廈)的意見難以統合等。在這些障礙底下,公有屋頂就成了推動屋頂光電相對優良簡單的選擇。...閱讀全文

【新竹分社】護洋推廣員 你吃海鮮,海鮮吃…

你吃魚嗎?又或著說你吃海鮮嗎?回到家桌上有好吃的海鮮料理是否能消除你一天的疲勞,又或著月底總是要來一頓海鮮大餐犒賞自己。在你吃著海鮮的時候,有想過你吃到的魚、蝦、貝吃的是什麼呢?在海中的魚又是如何出現在你的餐桌上的呢? 圖:在漁港四周可以吃到新鮮又大碗的生魚片 今天我們請到海風野味/澎湖海鮮皇族 共同創辦人 呂伊庭。來與我們現在台灣漁市攤販與近海討海人的一天、漁業面臨到的問題,還有介紹我們桌上的海鮮是如何從港口到餐桌的。 白兔姐是一位住在澎湖馬公的中年婦女。她的一天從太陽還沒露頭的凌晨3 點多開始,到魚市場賣魚,為漁船加冰等日常業務。一直擺攤到早上8點。收攤後,前往漁會與銀行結帳。...閱讀全文

【新竹分社】護洋推廣員 用綠繪本談永續海洋

環境教育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知道,許多時候我們無法透過日常的教學與生活經驗讓小朋友理解他們。綠繪本可以讓我們透過事件將轉化成生動的故事。讓小朋友可以用輕鬆好理解的方式懂得環境的問題的重要性。 這次我們邀請到台北總會綠繪本小組召集人-林玉珮老師來為學員們介紹,繪本以圖像為主的敘述方式,可以吸引到小朋友的注意。繪本是綠繪本課程中主要的媒介,挑選合適的文本成為最重要的起點,除了生動有趣又優美的圖片外,以繪本陪伴孩子多年的玉珮老師更強調,挑選的繪本要能引起孩子共鳴是繪本教學課程是否成功的關鍵。而綠繪本是以書本為媒介,透過優美的文字、美麗的圖,讓孩子在真實的體驗外可以藉由閱讀,去經歷自然世界,...閱讀全文

【新竹分社】護洋推廣員 垃圾到哪裡去了?

你每天丟棄了多少垃圾,台灣的人民日常生活產生的一般生活垃圾量,約是每人每日1.1公斤,每日全國約25,000公噸,或是全年約880萬公噸。 2001年到2016年台灣的垃圾產生量有小幅度的下降,但在2017年後快速的上升,隨著垃圾的大幅增長,垃圾的掩埋率也是逐年逐年上升。2021年時,達到每日450頓左右,也但是自2015年後,台灣的「其他類」垃圾逐年上升。這類的垃圾多是沒有被妥善處裡的。沒有建設焚化爐的縣市通常只能付錢請外縣市焚化或是選擇掩埋。 圖:台灣的垃圾堆置量節節攀升 台灣的垃圾真的燒不完了嗎? 台灣現在有24座焚化爐,且多數的焚化爐還有餘裕量。那為什麼垃圾還是處理不完?...閱讀全文

04【食農教育跨領域工作坊】食農教育如何推動有機、友善農耕

【專題演講】食農教育如何推動有機、友善農耕 主持人|吳碧霜(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 主講人|李美雲(台灣有機食農遊藝教育推廣協會常務理事) 身為台灣有機食農遊藝教育推廣協會創辦人之一,協會旨在強調「健康飲食、有機農耕、生態旅遊、農村文化、體驗教育」之服務定位,志在串起實踐有機生活,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協會以推廣教育為出發點,設計出含有「食、農、遊、藝」元素在內的動靜態活動內容,從單堂、工作坊、幼兒中小學生、老師、社區長者、社區里民、親子、特教機構、企業機構、大學社團、都會鄉村、山區學校的全齡推廣,都是協會的食農教育支援範疇,亦會不定期支援政府機構舉辦的大型展銷會。...閱讀全文

03【食農教育跨領域工作坊】食農教育推動與發展之觀察

【專題演講】食農教育推動與發展之觀察 主持人|吳碧霜(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 主講人|林如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農委會推出的食農教育概念架構分為:3面(農業生產與環境、飲食健康與消費、飲食生活與文化)6項(農業生產與安全、農業與環境、飲食與健康、飲食消費與生活型態、飲食習慣、飲食文化)相互關聯密切,沒有誰最重要但缺一不可。 圖片來源:林如萍教授當日分享簡報 台灣先前經歷各種黑心食品風波,食農教育的意識漸漸抬頭,林如萍教授認為雖然台灣食農教育的起身是食安,但不該僅止於食安,而是該利基於安定、安心、安全,讓全民支持食農教育其餘的農業、文化、飲食等面貌,以達到安全、...閱讀全文

02【食農教育跨領域工作坊】食農教育如何凸顯在地飲食文化

食農教育跨領域工作坊 Ⅰ 食農教育作為飲食文化、農業發展與永續經營的根基,需要透過終身學習的氛圍營造,讓民眾了解環安、食安與農安議題的環環相扣,藉此厚植國人食農素養。《食農教育法》於今年四月立院三讀通過,賦予食農教育正式的法源依據與預算,主婦聯盟亦提出「綠色飲食生活圈」的概念,特此舉辦跨領域工作坊,廣邀食農立法推動先進與實務推動者,彼此分享所見所聞,期許達成跨領域共創、共善、共好之理念。 【專題演講】食農教育如何凸顯在地飲食文化 主持人|吳碧霜(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 主講人|張瑋琦(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副教授) 長期關注食農教育與原住民文化的張副教授,...閱讀全文

【淨零台灣 女力行動】住商淨零內部培力工作坊

因應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本會於6/30號舉辦工作坊,參與成員為關心地方能源及氣候治理的NGO夥伴團體,含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成員等。並邀請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住商節能推動室蘇娟儀經理、與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與大家一同分享國際與台灣的住商用電概況,以及國外的節能減碳政策。 蘇娟儀經理以「國內住商用電行為分析與地方能源治理推動經驗分享」為題,分享國內外近年家庭用電行為調查。在這份調查中,也指出疫情對於家庭用電的影響,特別是2021年經濟行為開始復甦之後,我國住宅及工業用電大幅上升,如何整合運用既有的調查資料,設計促使節能行為的策略,...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台北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