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您在這裡

社區農夫招募計畫課程熱鬧展開

可食地景能帶入更多的生態環保概念,所以選擇樸門可食地景設計課程作為實踐方式。期盼在眾多都市農耕設計規畫上提供多元的農耕方式並能增強都市韌性。閱讀全文

低碳生活,不只是口號 ─ 低碳里參訪後記

跟著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低碳遊」小組,我們實際走訪位居台北市的幾個低碳社區,學習如何落實低碳生活,面對氣候變遷、環境危機日益嚴重的狀況,這些在地的里長,積極進行愛地球的努力,與各個有心參與的志工夥伴共同經營“對的”生活空間與活動,讓人看到未來更美家園的可能。希望幾個觀察重點在大致整理後能廣被社會認識,擴大綠生活的面,讓家園更美善。閱讀全文

料理PK賽 看見節能減碳的生活體現

在最適切的能源方式落實之前,在綠能全面發展之前,我們怨嘆只在紫爆才降載的火力發電廠,帶來蠶食健康的空氣污染,我們厭惡核能發電廠帶來的輻射廢料,長期汙染土地。反觀自身,我們能如何在生活中實踐節能?廚房與飲食,即是最好下手的時刻。閱讀全文

在地生活的「米滋味」/北部綠食育培訓紀錄3

第三堂課是由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的好夥伴張雅雲講師與新莊站站務蘇以寧現身分享,分別由生活經驗與實作體驗來喚醒學員生活中的「米滋味」。雅雲講師主要是透過臺灣的米食文化-吃米的故事,以米食類為主的傳統小吃與節慶食物,串起了整堂課學員對於吃的回憶,並透過稻米搭起與臺灣在地飲食文化之間的橋樑。閱讀全文

認識醬油成分 你也可以是醬油達人/食品添加物培訓

醬油有三種分類方法,依釀造方法、依成分、依等級品質。閱讀全文

【新竹非基改培訓】認識基改食品的美麗謊言與致命哀愁

「基因改造?好專業哦 ~ 我只要不吃就沒事了吧~」這一兩年來,社會大眾對基改食品有愈來愈多的關注,但是我們卻也時常遇到這樣的對話。到底基改食品有什麼樣的風險?我們希望消費者除了拒吃之外,也要進一步關心背後的食物與土地議題。因此,今年度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與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在新竹開辦了非基改培訓,規劃了為期一年的培訓課程,希望能號召更多種子志工,投入守護餐桌與議題解說的行列。 3/29與大家初見面,新竹分社的志工夥伴設計了一個「GMO良心鏡」活動,讓學員分成兩組,分別支持基改 vs. 支持非基改,並用一齣默劇表達出小組的立場,透過團體遊戲的方式讓大家更快認識彼此,...閱讀全文

【週五讀書會 人類學家開課】

陰雨的週五午後,本會教室幾乎滿座,大家都是來聽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郭佩宜談《芭樂人類學》。 原本以為老師只是要分享一些人類學研究的趣事,沒想到竟是一場內容紮實的文化人類學入門講座。老師先大致介紹了人類學的知識體系:體質人類學、考古人類學、語言人類學、文化人類學等,接著便開始說明文化人類學的主要研究對象:「異文化」。閱讀全文

遊戲中窺探食物背後的政經結構:台中綠食育志工培訓開課

「老師,請問牛吃青草是不是比較不會放屁?」剛講到龐大的牛肉需求,導致更多的熱帶雨林被砍伐,而牛隻所排出的大量甲烷可能加速地球暖化時,淑娟舉手問了這個問題。「沒錯!而且如果能計畫性地放牧,還可能有助於減緩地球暖化。」老師開心地回答了淑娟的提問,並且做出進一步補充。這是台中綠食育議題志工培訓的第一場課程:「從餐桌 拯救未來」!閱讀全文

心花朵朵開,真食好棒棒!/北部綠食育培訓紀錄2

第二堂課由格外有意思團隊的王馨妤與陳其農為大家帶來「味覺力的恢復-找回真食物的感動」課程,首先由馨妤帶來「真食好棒棒!」的實作活動,透過棒棒糖的製作,引起學員興趣與好奇,告訴學員何謂真的食物,何謂假的食物,所謂「真」指的是真材實料,名有其實的食材製作出來的食物。何謂「假」則是指透過化學物質、食品添加物等物質,調製而成的食物味道。閱讀全文

發現「餐桌上的綠色幸福」/北部綠食育培訓紀錄1

透過聯想、討論分類的互動之後,學員彼此更加熟悉,也初步瞭解基金會「綠食育」的五大面向,同時,我們也更瞭解學員所關注的事務,所以接下來就由基金會綠食育議題講師-雅順以親切的笑容,透過與學員分享有機雞蛋,從一顆雞蛋引起大家的興趣,切入課程主題「餐桌上的綠色幸福」。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活動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