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您在這裡

綠電要達20%-阿根廷版

新政府上任,喊出2025年要達到20%再生能源的目標。很巧合的,穿過地心和台灣相對的南美大國阿根廷,也提出了相同的目標, 阿根廷提出要在2017年把再生能源比例提高至8%,到2025年年底再提升至20%。閱讀全文

將陽光、微風化為永續電力的希臘小島-Sifnos

希臘愛琴海島嶼區小島裡,有個還沒被眾多觀光客發掘的小島Sifnos,她不若Mykonos米克諾斯島或Santorini聖多里尼島那般知名與商業化,也因此還保有著純樸的樣貌。更特別的,是這座純淨又與世獨立的小島,使用的能源也是純淨且獨立的。這座小島,並沒有和希臘本土連結的電網、油管和天然氣管線,因此原本所有島上所需的能源,都是從本島用船運而來。閱讀全文

最道德的手機是哪支?

據環保署在民國96年的統計,產生的950萬支廢手機,約有44%的民眾會將舊手機留置家中,36%的民眾會以變賣二手機或轉贈親友的方式處理,18%的民眾則會交給清潔隊回收。推估光是96年一年便有437萬支廢手機擺在抽屜裡。過了將近10年,智慧手機大爆發,根據統計,台灣人平均每2年就要換一支手機,相信10年後的今天,廢手機的數字應該變得更可觀了。閱讀全文

【主題焦點】媽祖神明也愛好空氣

(本文同步刊登於主婦聯盟台中分會2016年4月號月報) 適逢香火鼎盛、鞭炮四起的「瘋媽祖」時節,本會偕同中部多個團體代表,於3月27日拜會台中大甲的鎮瀾宮,表達我們對於此國際級民俗慶典的期待與關切。 (圖為3月27日當天,本會與中部地區的醫師及公民團體共同拜會大甲鎮瀾宮的照片。) 傳統觀念認為,香火與鞭炮越旺盛,可以帶來的庇蔭越多,但這些燃燒行為都會產生各類空氣污染物。其中,細懸浮微粒PM 2.5 具有吸附致癌、有毒物質的特性,隨著呼吸進入體內,因粒徑極小可穿透肺泡,藉由血液循環通往全身各部位,其所攜帶的毒性物質難以排出,恐引發心血管與心肺疾病、各器官癌症等疾病,...閱讀全文

我讀綠繪本:《我沒有哭》

2013年,有感於日本福島核災難慘劇,著名繪本作家陶樂蒂創作出全台第一本“反核“繪本《我沒有哭》,藉由主人公小女孩的雙眼,想像出一個核災後的臺灣,“雖然一切好像都沒有變,但也都變了!”閱讀全文

將剩食變美食-訪荷蘭剩食餐廳Instock

全球的食物在送到餐桌前,有1/3是被浪費掉的,而其中一大部分,是因為食品賣相不夠好看、怕新鮮度不足等等因素,使得一些醜蔬果,或是還沒過期的食品在販售出去前,就被丟棄。 荷蘭的食物浪費情況 以荷蘭最大的連鎖超市Albert Heijn為例,一袋柳丁裡若有一顆壞掉,整袋就會跟著被丟掉,馬鈴薯也是,一顆狀況不好的馬鈴薯也會讓一整大袋的馬鈴薯跟著報銷。另外荷蘭人也沒有打包的習慣,根據當地實際訪問,荷蘭民眾表示覺得打包是件讓人難為情的事,因為打包讓人聯想到貧窮。 拯救食物大作戰-Instock餐廳 圖: 荷蘭 Instock 餐廳 四名Albert Heijn員工決定要改變食物被浪費的狀況,...閱讀全文

團結發電大-能源轉型,不只替換燃煤,更要公民參與

歐盟長期以來,一直依賴中東的石油和俄羅斯的天然氣,這樣的狀況在世界和平的氣氛下是沒有甚麼問題的,但偏偏這兩大加油/加氣站的附近都佈滿了超高密度的地雷。 光是從這幾年的政治情勢就可以看到,俄羅斯和烏克蘭因天然氣產生的糾葛,就使得需要從烏克蘭牽天然氣管線來用的歐洲,時不時被波及,面臨無氣可用的窘境,中東的政治讓石油供應有多麼地穩定,就更是個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狀況了,簡而言之,能源安全是促使歐盟推能源自主的一大動力。 現在的能源結構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兩大主要能源:化石燃料及核能,都因技術、資金上有著比天高的門檻,使資源掌握在極少數的大財團手上,但電力,卻又是每一個人的生活所需,...閱讀全文

專訪荷蘭風鳥綠能合作社

荷蘭,和台灣有相似的土地面積,也同樣有一群靠海生存的人民,但在能源的版圖上,有著比台灣更為民主的模式。此次赴荷蘭訪問再生能源合作社Windvogel,希望能給台灣在能源自主上更多的啟發。 從抗拒到行動 荷蘭,是個多風的小國,許多人對荷蘭的印象之一就是風車,因此風力發電是荷蘭推動再生能源的首選,但要將風力放在人們居住的社區,並非易事,因為風機有低頻噪音和炫光的問題。而許多再生能源合作社所採取的方法,就是邀請居民一起參與。 Windvogel再生能源合作社,採取的方法就是讓有意願者以50歐(約2000台幣)入股,風鳥的主席Siward Zomer表示雖然50歐並不是一筆大錢,但當居民開始投資後,...閱讀全文

我讀綠繪本:植樹節,為孩子唸《上山種下一棵樹》

為孩子唸完這本書,他們將更深刻地了解愛樹、護樹,進而能種下一棵樹,與人類的未來生存是多麼息息相關。閱讀全文

從帶著孩子,到領著孫子---28年的反核路

廿多年前,這些媽媽們就曾組織了「大肚子隊」來參加反核遊行,隊伍裏有真孕婦,也有媽媽們假扮孕婦。為什麼她們要用這樣的身體來遊行呢?貴瑛說孕婦最能讓人聯想到媽媽,而我們都是媽媽,媽媽最關心的就是孩子。所以我們勇敢的站出來,不是為自己,而是要為我們的孩子爭取一個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