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您在這裡

能源轉型,需要的是人民覺醒

法國,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核電大國,然而法國在於2015年8月通過「邁向綠色成長的能源轉型條例 」該法案中除訂定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0%;也訂出再生能源比例要提高到32%;而核能發電則要降至50%閱讀全文

食物損失及浪費與氣候變遷有何關係?

若依重量來衡量,被生產出來為提供人類消費的食物中,約莫有三分之一被浪費掉。根據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FAO)近期釋出的數據,食物浪費造成每年排放溫室氣體高達4.4億噸。如果將食物浪費視為一個國家,她將是世界第三大溫室氣體的排放者,僅次於中國和美國。事實上,食物浪費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甚至比每年航空產業的排放高出四倍,可與道路交通的排放量相提並論。閱讀全文

極端氣候變遷下的社區食農運動

近來島嶼氣溫急凍,一波霸王級寒流讓氣候變遷危機再度引發關注;問題是,一時的輿論熱潮並不足以帶來深刻的社會學習,更無法翻轉氣候危機。 早在1997年,李丁讚老師即在〈公共論述、社會學習與基進民主:對食物中毒現象的一些觀察〉一文中提到:「真正有人在社會的最基層創造參與式的論述和行動,才有可能引發真正的社會學習與社會變革。」也就是說,深層的社會變革必須基於草根的論述和公共參與,這就是所謂的基進民主,「它是一種行動民主,一種草根民主,一種透過當事人的參與,在具體的生活脈絡下,一群人共同來面對並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基進民主觀對傳統自由民主論的挑戰,放到今天來看,深刻依然。 十七年後(2014),...閱讀全文

美味之後,年菜不浪費

食物的起點不是家裡的冰箱,而是農田或牧場。但我們多半費神地去研究哪裡可以買到最便宜、最漂亮、最好吃的食物。對於食物如何生產,食物怎樣來到我們餐盤裡,我們總是一無所知。就以過年一定會吃的蘿蔔糕為例好了,冬天的蘿蔔既清甜又爽口,加上是當季作物,價錢便宜、品質又新鮮。可是,根據聯合國農糧署的統計,每年約有45%的根莖類遭到浪費,即是每2根蘿蔔,就有1根在我們還沒有吃或使用的情況下被棄置,是全球食物浪費最多的種類之一。閱讀全文

在日本看見綠能的多種可能-訪日見學分享會

331大地震後的福島核災,讓日本對於再生能源有了截然不同的態度,而在這股民氣背後,是由各種公民團體耕耘多年的各種行動、倡議才醞釀而成的社會共識,而此次見學團,也認識到了許多翻轉能源的人、事、物。閱讀全文

氣候改變,我們更應改變——參與COP21後記

2015年,我們受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下稱婦權基金會)邀請,在COP21的「性別日」的週邊會議之〈挑戰刻板印象:女性運用資通訊科技於氣候變遷議題的創新參與〉研討會中,分享基金會近30年來在對抗氣候變遷的各種行動,希望讓國際看見台灣社區婦女的力量。閱讀全文

用低碳菜單,找回年夜飯的溫度

2015是最熱的冬天,讓我們用低碳的年夜菜,找回年夜飯該有的低溫閱讀全文

堅守食安與好空氣的2015年

在社會大眾的支持與姊妹夥伴的共同投入下,回顧2015年,主婦聯盟台中分會持續草根經營,堅持走在守護土地黎民的道路上,守護著非基改、好空氣、安心吃校園午餐的理念,持續前行。閱讀全文

有魔法的土地——東海‧美食育基地

台灣的食安問題層出不窮。釜底抽薪的解決方法之一,莫過啟動食農教育,讓孩子認識「從產地到餐桌」之過程,培養孩子選擇健康安全食物的能力。 孩子就讀的學校,臨近有塊私有土地,雜草叢生,多年未耕作。我找了瓜拉瓜拉繪本美術館的豆媽豆爸,並串連幾個東海小學的家長,共同承租這塊地,希望開墾種菜、開啟社區的食農教育、展開趣味的農學生活。我們保留了原地的相思樹,期待也能融入生命教育。 豆爸將這塊土地,取名為「東海‧美食育基地」。「東海」,指的是東海小學及社區共同參與。「美食育」,則是結合「美學」與「食農」教育,並遵守有機栽種與環保原則。我們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秉持共耕共作、共學共享的理念,希望重新找回人與土地...閱讀全文

別再讓北極熊履薄冰

去(2015)年12月30日,北極已經升溫飆破零度以上,達到0.7度[2]。讓人不禁擔憂起北極那冰天雪地,銀白大雪讓人茫然看不清天際線的畫面,恐怕再也難以復見,只能靠紀錄片和照片憑弔了。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