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總會

您在這裡

支持食育立法 大家一起來

邀請大家一同支持《食農教育基本法》立法,透過推動全面並多元的食農教育,重新建立人與食物、人與土地的連結,期待能找回對環境生態的感情與倫理,共同打造完整健全的生活環境。閱讀全文

從「食」開始認同土地-良食糧方系列講座活動後記

三位在都市裡發展食農教育課程的夥伴,來分享他們是如何把農業拉到都市,透過何種跨界結合,把原本與農業疏離的都市人,重新帶回土地,建構都市可食綠意。閱讀全文

良食糧方園遊會-生活良方 X 集章活動

透過不同的互動式攤位活動,讓民眾體驗和了解綠色飲食的議題與重要性。「蔬果疊疊樂」認識農作物格外品、「非基改大解密」教你分辨基改食品、「糧食水視界」了解水與糧食等趣味互動攤位讓民眾來參與同樂。閱讀全文

找回農村的正義-良食糧方系列講座活動後記

半農半學的蔡晏霖老師,為我們報告她在宜蘭耕作與運動前線的思索與觀察,從農藝復興談到土地正義的省思,蔡老師點出政策的矛盾,也提出面對農地爭議的政策建議,未來需要有以農村本位的國土規劃與政策,才能真正改善台灣的農業現況。閱讀全文

從紅豆看全球化自由貿易-良食糧方系列講座活動後記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的陳吉仲教授,與我們從一顆紅豆,講述目前臺灣農糧生產體系所面臨到的問題,以及臺灣農產品在面對貿易自由化,所遭遇到的困境,希望透過全盤性分析臺灣加入TPP對農業帶來的風險,呼籲政府、公民團體、從農者與一般民眾正視這些議題,並採取調適的政策擬定與行動策略。閱讀全文

良食糧方園遊會-良食電影院【影片介紹】

放映綠食育議題影片,結合系列講座五大主題,選擇五部對應的影片,透過影像看見糧食與農業的各種可能。閱讀全文

打造自己的綠食圈(台北篇)

以前我和先生兩個人住在台北市通化夜市附近,那裡外食選擇非常多、且價廉物美。但我對很多食物都會過敏且濕疹頻頻發作,於是開始思考改變自己的飲食來調養身體。所以,幾年下來慢慢改買使用土地有善耕種或飼養的食材,自己多下廚。但有時候下班太趕或有朋友要聚會,所以也開始尋找可以安心外食的餐廳。以下就是我這4年來在台北的「綠食圈」。閱讀全文

良食糧方園遊會-良食市集【夥伴介紹】

10/17(六)良食糧方園遊會,我們提供機會,讓你直接跟水花園有機農夫和友善土地概念的生產者與實踐者面對面,用行動支持他們。閱讀全文

用動畫跟小孩討論基改議題

我知道對4歲多的小小孩來說,「基因改造」一詞太過艱澀,就算聽了也是一知半解。但是我相信「阿迪筍」的故事已深植她腦中的記憶體,以後再要跟她談「基改作物」,我只要說「妳還記得阿迪筍的故事嗎?……」就是最好引起共鳴的方式。閱讀全文

綠色生活,從肥皂開始

大約五年前開始,因為濕疹常常大發作,我便開始研究到底要用什麼來洗澡比較好。後來發現所謂的「清潔」說穿了是透過「界面活性劑」一端親水、一端親油的特性,一邊抓住油污,一邊抓住水分子,藉著沖洗將油污去除。原來大部份市售的清髮精、沐浴露都以化學合成「界面活性劑」製成,其成份因含環境荷爾蒙會對人體和環境可能造成傷害。而且這些清潔用品大部份都可能添加了色素、香精、增稠劑等,這些物質對健康有不同影響,有的甚至可能造成皮膚刺激、干擾內分泌或致癌。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台北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