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您在這裡

【新竹非基改培訓】拜訪小型豆腐工坊,學習手做豆腐

在為期一年的課程設計中,認識生產者與生產現場也是重要的一環,透過產地拜訪了解生產者的理念與難處,除了增進對本土非基改產業的認識,在推廣時也能分享更多故事與行動。 堅持使用本土黃豆的小型豆腐工坊 : 穿龍豆腐 上半年的產地拜訪,我們拜訪了種植大豆的學者農友李三陽、推廣大豆復耕的喜願行、第一塊非基改豆腐的生產者名豐豆腐,這一次則是前往拜訪規模較小的社區豆腐坊。 位在苗栗公館的「穿龍豆腐坊」,堅持使用本土黃豆,每日現做豆漿與鹽滷豆腐。由於豆製品是一般家庭餐桌上常見的食物,堅持採用本土黃豆,與農民契作黃豆,即是希望能藉此帶動本土雜糧的復興,成立至今,用本土黃豆製作已超過1000天。 一起來做豆腐,...閱讀全文

手作食品基礎安全衛生/食品添加物培訓

近年餐飲業和食品業有如雨後春筍興起,食品越來越多元,看起來食品行業進入門檻很低,但謝老師告訴大家,其實要做出符合安全衛生的食品,要注的眉角非常多。閱讀全文

香料VS香精/食品添加物培訓

相對便宜的人工香料隨然較為安定適合加工使用,但是經常會使消費者遺忘真正食物的原本氣味。閱讀全文

【新竹非基改培訓】教案製作與輪講,將硬知識轉化為生活實用資訊

為期一年的議題解說員培訓課程,除了增進學員對議題的認識之外,如何將議題重點轉化為可以對外解說的素材,也是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下半年課程的重點即在於教案設計與推廣,透過教案討論、實作、試講共4堂課,協助學員發展出一套可以對外推廣的教案與教材。 什麼是好的解說 非基改議題在推廣時常會遇到的困難是,很多民眾會覺得不要買就好了,對於基改的風險與影響不見得願意多了解,且基因改造涉及健康、環境、技術等多個層面,議題門檻相對較高,因此在推廣時,便需要將資訊轉換為較貼近生活的內容。 在教案製作的第一堂課,我們邀請了曾任職於裡山塾的蔡嘉恆老師來分享解說與教案製作的原理,...閱讀全文

【社區綠生活】食物不浪費

台灣在食物浪費上情況也十分嚴重,每人每天的浪費量相等於一個國民便當 ,若一個便當以80元計算,每人每年就浪費掉29,200元閱讀全文

甜蜜的危機/食品添加物培訓

隨著食品技術的進步,現在有數不清的糖。如果以製作方式區分,可以分成天然糖、精製糖、人工糖等。閱讀全文

[活動後記 ]小觀音山登山步道 X 水花園農夫市集

海馬颱風雖然沒來台灣,但是卻將所有的雲都給帶走,讓一早的集合就在秋老虎的侵襲下,大汗淋漓的開始今天的步道走踏,這個活動的初衷乃希望可以藉由隨處可及的走踏景點,讓民眾也試著從走踏中了解自家所居住的環境、人文,加深對居住土地的相依性,因此我們22號安排的地點,就在基金會後方的自來水園區內,舊名為虎空山,現為小觀音山生態登山步道,這塊區域,是目前公館區域僅保有的一塊原始生態林,也讓民眾在走踏中同時了解減碳以及這塊土地的歷史。 在集合時,璧如老師要大家猜看看入口的植物是甚麼,原來璧如老師當天所戴的項鍊,就是入口的植物水黃皮,原來種子也可以做為飾品,不僅美麗又環保。 台北中正區觀音山因南麓有座落「...閱讀全文

[活動後記 ]南門市場光電屋頂 X 田裡有腳印農夫市集

前幾日的暴雨與颱風警報,令人擔心原有的碳遊活動是否會再因為颱風因素再延遲一次,所幸參宇民眾仍在陰雨綿綿的天氣下踴躍出席一起共學,今天活動的場地選在市中心的南門市場,一般民眾很難想像,逢年過節常來買食材的南門市場頂樓,原來鋪滿了約800片的光電板,而且平日有開放給一般民眾上去參觀,由於光電知識較為艱澀,因此今天邀請同也是陽光講師的粘仲琳來帶這次的光電屋頂導覽活動。 在南門市場的正門入口,便可見到頂樓光電板的即時發電量,不少民眾驚呼,原來陰雨天也能發電,打破一般認為北部日照不佳,發電不易的迷思;接著隨著引導人員搭乘電梯步上10樓的頂樓,放眼望去,蓋滿多晶矽、單晶矽、太陽能源板,...閱讀全文

家鄉被空污侵擾 高中生不願漠視 用影像說話

「脫口罩!找藍天影像行動計劃」團隊中最年輕、年僅17歲,目前就讀雲林正心高中的導演楊曜禎,在10月22日本會舉辦的放映座談中,他這樣說道:「我的初心是想讓同學也能看到空氣污染這個問題!我們身為高三生,雖然課業很忙,但是我們再來也很快就要進入社會了,希望同學們看到後,可以共同推動社會前進!」閱讀全文

【社區綠生活】香草植物種植與利用

凡是草本及木本植物的根、莖、葉、花朵、果實、樹皮或種子,具有特殊香味或所含成分可供藥用、食品、料理、飲料、香水或美容的植物,都稱為香草。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活動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