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您在這裡

【社區農夫召募計畫】土壤的秘密

土地健康、植物長的好,人才會健康。閱讀全文

公民發電大-德國綠能合作社

超過30%電力發自再生能源的德國,可說是再生能源界的模範生,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德國推動再生能源的最大支柱,可不是大型企業,而是公民。 本月13日,我們特地邀請到了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專門研究公民發電的博士生李宜卿,介紹德國如何透過再生能源合作社發展綠能。李宜卿的研究領域是能源政策及民主治理,以及如何推動能源轉型。 圖: 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生李宜卿分享德國公民發電 首先,她提到為什麼能源轉型需要民眾的參與,cop21上許多國家不斷高呼「Local energy should stay in hands of local people」,係因為能源牽涉到的不只是經濟,...閱讀全文

「能源教育基地解說員培訓」第一彈

我們的能源教育基地邁出第一步囉! 今天是「能源教育基地解說員培訓」的第一堂課,共有17位對節能充滿熱情的志工參與。 課程一開始,志工們先介紹自我介紹,我們的成員包括母親、老師、退休人士,也有特別排開工作而來的志工,還有遠從台中、南投而來的同學喔! 基金會的資深專員雅惠今天介紹了「氣候變遷與能源面面觀」,介紹了台灣電力的結構性問題,包括台灣人均用電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高,但電價卻是全球最低,導致台灣的人均排碳量也列入世界前段班,一位志工說: 要改變系統,需要個人的覺醒和改變 。而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推公民節電教育,並且建造能源教育基地的緣由。 學員們也討論不同角色,可能遇到的氣候變遷的衝擊,包括...閱讀全文

畜牧業如何運用預防醫學生產優質肉品

新型的豬肉生產系統整合了生產醫學與預防醫學的概念,從生產系統改變,加入了動保概念以及以疫苗取代藥物的賺錢策略,提高了育成率,如此一來才能提高獲利。閱讀全文

食在好玩/食品添加物培訓

淑宇老師在各個議題環節,設計好玩的活動體驗,讓參與者能實際動起來,並學習在設計教案的同時,如何依照對象是誰,以他們能夠聽得懂、願意聽的方式去推廣。閱讀全文

鮮奶大不同/食品添加物培訓

在十九世紀,有位法國生物學家路易巴氏德發明了一種消毒方法,後來被稱為「巴氏德殺菌法(Pasteurization)」,最常使用在牛奶的製作過程。閱讀全文

認識日光力量 一起參與太陽光電

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等現象日益劇烈,但全球用電需求不會減少,勢必要從傳統能源挑脫,尋找改善高碳排現況的窘境。選擇太陽光電,可獲取更多安全性、自主性、低碳效益、尖峰用電時段因應效益(如中午)、經濟效益(太陽光電可投資),並幫助減緩熱島效應;未來若搭配智慧電網的使用,更為理想。閱讀全文

告別傳統能源 談台灣再生能源發展願景

邀請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高茹萍理事長,主講「能源民主─台灣電力新選擇」。台灣是民主國家,卻不是能源民主國家,人民對於用電來源沒有選擇權,無法拒絕造成汙染的核電、煤電。講座開場,講者先詢問:大家同意再降電價嗎?多數人表示不同意,接著闡述傳統能源帶來的汙染;為供應產業、民生、交通用電等需求,極力發展火力發電及核電,但兩者都帶來附加的致命傷害,也影響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的加劇。閱讀全文

食物不浪費,從冰箱做起/北部綠食育培訓紀錄5

這次食物不浪費的課程是由基金會專員Polly來為大家分享。Polly首先介紹基金會在推廣廚餘堆肥的起源始於關心垃圾分類等問題,從開始的資源回收到廚餘再利用,這一路走來,不限於台灣也是目前世界各國皆擔憂的事情,可見身為人類的我們實在是太浪費了! 聯合國2013年9月11日發表「食物浪費足跡:食物浪費的環境衝擊」報告指出,每年全世界有三分之一,高達13億噸的食物被浪費掉,造成每年75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和龐大的環境成本(摘自ENS,引自參考資料1)。 另外,亞洲人最浪費的食物是蔬菜類,其次是穀物類(亞洲人每人每年浪費100公斤的蔬菜與80公斤的穀物),而臺灣人每人每年平均製造出96公斤的廚餘!...閱讀全文

進口穀物飼料對台灣畜牧業的影響

台灣穀物的使用現況,以玉米來說,本土產量較少,因為無法與國外競爭,因此主要以飼料為主。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活動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