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食育

您在這裡

食物浪費與惜食

分類

全球每年生產的食物,至少有1/3(約13億噸)遭浪費或未經食用即耗損,,造成每年75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和龐大的環境成本,而僅需其中的1/4食物量,就足夠供給世界上仍處於飢餓中的人們。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2013年世界環境日發起THINK .EAT.SAVE活動,旨於鼓勵社會大眾減少食物浪費。而聯合國更於2013年9月發表「食物浪費足跡:食物浪費的環境衝擊」報告,表示食物浪費不僅是全球食物安全的一大隱憂,也增加環境負擔、不利於食物鏈資源的有效利用。「雖然食物浪費對全球生物多樣性的衝擊難以量化估計,但食物浪費間接助長單一作物和農業擴張入侵未開發地區,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哺乳類、鳥類、魚類和兩棲類都受到影響。

主婦聯盟提倡綠食育的一環就是呼籲減少食物浪費,從食物生產源頭降低能源消耗、珍惜食物、降低廚餘產生量,更能減少因要處理廚餘所需花費的能源與經費。

我們的募款行動~

志工活動

認識綠食育

分類

   

   

   

   

   

   

   

       

2011年,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率先提出「綠食育」一詞,在起初的使用上始於運動層面的推動,針對親子教育、飲食安全、消費意識、全球化和飲食觀等主題的關係與倡議,包含反基改作物的宣導和解說、反對高風險美國進口牛肉、呼籲合理化施肥以降低蔬菜中硝酸鹽含量、從家庭生活與學校生活的各個面向開始注重飲食教育等。

事實上,無論從個人、家庭、社區到國家、國際社會的各個層次,食物莫不與環境和生態緊密相關,任何人每餐所食所飲皆自山川大地的食物鏈循環中產生,而健康、營養、無毒、永續性等概念,體現在食用者的身上,而食品生產製造、貯藏包裝、運輸配銷、烹調食用乃至於後續垃圾處理或廚餘回收、食物浪費等面向也一一牽動著環境保護議題。

關於綠食育,我們初步定義為「以教育目的和方法,達到環保、永續、正義意涵為主軸的綠色飲食實踐」,並可分為農業教育、飲食教育和環境教育三大領域,內容囊括飲食、農業、生態、營養、文化等五大面向的整合教育概念,範疇擴及食物生產、運送、消費到製作和食用等部分。其以促進滿足個人營養需求和身心健康的飲食觀念及實踐為起點,立基於全球生態環境保護的觀照,提倡土地永續和社會正義的農林漁牧施作方式,延續並發展在地的、社區、富有歷史傳統的意涵的及多元的飲食文化特色。

主婦聯盟串連北中南關心環境健康的女性,一起致力於推動生活飲食相關的環境教育及政策倡議,以過去二十多年的社運經驗,將之統整一個運動大方向,那就是「綠食育」。

具體努力的方向,包括:
 
一、倡議飲食教育、個人健康及環境的密切相關性,使綠食育成為學校教育之第六育,觀念能為社會大眾所認知,並實踐於生活。
 
二、參與國內飲食教育立法規範。
 
三、辦理國際性及國內研討會。
 
四、培育志工參與「綠食育」推動工作。
 
五、開發資訊網絡,建立國內外相關組織、團體、行動、議題、論述、研究等資料庫。
 
關鍵字

綠色飲食教育

分類

主婦聯盟所主張的綠食育是關懷土地環境的綠色飲食教育,關心食物從土地到餐桌,再從餐桌到土地的整個過程中所牽涉關聯的環境相關環節。包括食物的種植生產方式,是否為珍惜水土的友善耕種方式,加工過程是否使用不必要的人工化學添加物,是否使用具有健康風險及農藥問題的基因改造作物等。我們期望大家能夠了解食物生產的源頭,知道餐桌上的食物是怎麼來的,甚至能透過一日三餐食材的選擇,能鼓勵友善種植、有環境理念的生產者,促進自然無毒農業的發展,鼓勵綠色友善的生產者,提高台灣糧食自給率,增進台灣的糧食安全,追求在地永續的飲食安全與環境。

關鍵字

主婦食安事件簿

分類

近年台灣社會發生多起重大食安事件,其中有些跟環境保護相關,主婦聯盟也從消費者和環境的角度發聲,表達要求相關單位重視人民飲食安全的權利,捍衛全民飲食健康,以及減少食安危機所造成的環境問題。

以下為主婦聯盟在近年重大食安事件及飲食安全社會教育上的發聲紀錄~

2008~  非基改運動

2009~2010 反美牛公投

2011    農民種源保育教育事件簿

   台灣無基改農區事件簿

2012 反瘦肉精解禁

    輻射食品

2013 黑心假油  

  食品輻射資訊公開化及公民教育

  進口黃豆嘉磷賽容許量事件簿

  基改食物退出校園午餐事件簿

2014 基改食品標示規範事件簿

  全球反孟山都行動事件簿

  <舌尖上的科學:基改食品致癌?證據不足!>廣告事件簿

  餿水油事件 

  力阻日本政府要求台灣開放福島等五縣食品開放

關鍵字

輻射超標食品

分類

台灣為日本食品出口之第二大國,而日本為台灣進口食品第一大國,許多國人非常喜愛來自日本的各式食品。然而日本在2011年發生福島核災之後,世界各國都對日本食品的進口進行不同程度的管制。目前已有研究顯示,只要低限量的輻射食品攝取,就可能會產生頭暈、拉肚子或影響基因等危害健康的症狀。

在福島核災後一年後,政府欲將食品中輻射污染銫的容許基準放寬至日本現行標準(100貝克/公斤)的6倍,且還是在未提出食物輻射安全容許標準的健康風險評估及公開研訂輻射食品標準流程下進行,因此主婦聯盟在2012年強烈呼籲政府切勿放寬容許標準,放行輻射污染食品進入臺灣,危及國人健康。之後持續對政府寬鬆的管制措施透過召開記者會、投書批評、撰寫文章等方式,要求相關單位加強管制及查驗。以下是主婦聯盟2012-2014年間關切輻射食品管制的相關行動紀錄~

【2012年度議題】反對放寬食品輻射限值事件簿

【2013年度議題】食物輻射資訊公開化及公民教育

【2014年度議題】輻射食品源頭把關

2015.3.23   回應日本5大輻射汙染區域違規輸台的283項產品事件

2016年  複雜的真相─—日本食物輻射污染訪調之旅      日本核災後的食品安全現況講座

2018年  本會與友團針對政府擬調整日本進口食品管制措施之共同聲明

 

 
關鍵字

土地關懷

分類

台灣,是我們賴以維生的家園,這片曾經被稱為福爾摩沙的土地,曾幾何時已經山河變色,到處可見環境危機~

主婦聯盟基於對土地生態環境的關懷,對於台灣環境所面臨的問題,有時雖無法投入參與,但也透過會訊傳播介紹這些當前重大的環境議題,希望喚起更多人注意及關心。

無論是參與全球同步抗暖化活動、搶救白海豚認股行動、反國光石化、保護灣寶良田等,都可以看到主婦聯盟參與的身影。

非基改運動

分類
 
台灣無基改農區運動
 
2008年,本會與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色陣線協會及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組成「基改農業關心小組」(後改為台灣無基改農區推動聯盟),發起台灣「無基改農區」運動,協助銀川永續農場宣告成為台灣第一個無基改農區,開始進行生產者的紮根教育;2009年,並推動苗栗苑裡「山水米」及台南後壁「芳榮碾米廠」宣告成為第二及第三個無基改農區。
 
2011年,推出全新的「無基改農區」立牌,由高雄大樹鄉農友張肇基先生率先響應。年底,台灣無基改農區運動更獲頒第三屆學學獎綠色公益行動影響力獎;2013年,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成為第一個加入台灣無基改農區的市集。
 
截至2015年12月,統計台灣無基改農區共有農戶534戶,面積達894.78公頃。
 
串聯全球的消費者非基改行動
 
2008年,推出第一版《基因改造與非基因改造作物大不同》摺頁;2009年,推出第二版《基因改造  你不可不知的諸多風險》摺頁;2013年,除再度推出全新改版的《守護餐桌  基改風險不可不知》摺頁,更同時成立「搞非GMO基改解密」FB粉絲專頁、發起「我是人  我拒吃基改飼料級黃豆」連署及「非基改店家特蒐」行動。同年8月,本會出版全台NGO第一本非基改專刊-《守護餐桌  基改風險不可不知》(258期會訊)。
 
2010年,綠色陣線協會取得《牛糞傳奇》記錄片公播版權並舉辦全台巡迴放映行動及培訓種子講師,同年5月更邀請紀錄片主角范達娜‧席娃(Vandana Shiva)來台訪問;2012年,《欺騙的種子》一書由臉譜出版社翻譯上市,作者傑弗瑞‧史密斯(Jeffrey M. Smith)更於4月受邀訪台,揭露基改食物的風險與跨國企業孟山都的操作手法;2014年,本會取得《基改?天老爺!GMO OMG》一片公開播映版權,自7月起將進行全台放映計畫,持續深根民眾的非基改意識。
 
此外,在2013至2016年期間,本會均響應全球反孟山都(March-Against-Monsanto)活動,並將反基改行動影響力從台北擴散至台中及台南、屏東。而基改退出校園行動則擴及至新竹、高雄。
 
推動基改食品標示規範入法
 
2013年5月,本會舉辦「校園午餐  要營養不要飼料」記者會,要求飼料級基改黃豆退出校園午餐;6月,教育便發函全國教育局指示各級學校校園午餐避免使用基因改造(玉米及黃豆)食品;9月,高雄市議會召開「體檢高雄市校園午餐」公聽會,此為台灣首次在公部門層級討論基改作物和校園午餐問題。
 
2014年2月5日,《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完成修法並將基改食品納入規範,範圍含括基因改造原料之包裝食品、食品添加物及散裝食品的標示、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業者的查驗登記制度,以及基因改造原料之食品輸入業者的追溯追蹤系統;6 月20日公告「包裝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食品添加物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及「散裝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三項草案,歷經多次食藥署與相關業者、立法委員、民間團體的討論,於2015年7月起分階段施行,並於2016年1月起全面實施。
 
這一波的立法強制基改食品標示,其意義乃在於由「實質等同原則」轉向到「預警原則」,意指雖然政府已有健康風險的審查,但是審查有其限制,無法保證將來新證據可能指出其風險,因此才需要標示,由消費者自行判斷要不要購買。另同時佐以追溯追蹤制度,萬一發生問題才可以迅速全面下架,降低消費者遭受危害的風險。
 
非基改專刊會訊
期數:264
 
 

親子飲食教育

分類

飲食安全停看聽

環境污染、衛生不佳、黑心食品充斥‧‧‧,如何吃得安心、吃得健康,就成了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與挑戰。購買前,注意成份、有效期限、保存方式、以及營養標示。不要購買顏色鮮艷、香味濃郁、過度加工及保存期限過長的食物。盡量避開看不懂、讀不出來、不了解其用途的食品成份,因為那很可能是化學合成的。
 
多吃當地、當季的食物,不僅減少食物里程,也降低攝入各種為了延長保存期限,所添加的防霉劑、保鮮劑。不要過度相信電視廣告,或食品包裝上宣示的效果。善用「飲食紅綠燈」的概念,盡量少吃〝多糖、多油、多鹽〞的紅燈食物,多吃〝低糖、低油、低鹽〞的綠燈食物,黃燈食物則淺嘗即止。盡可能一天中至少為自己與家人料理一餐,少肉多蔬果,寧願多付一點錢買健康的食材,然後少吃一點。嘗試在家裡親手栽種簡單的蔬果或作物,既可吃得健康,又可增添親子之間的互動與樂趣。
 
帶著孩子認識食物,各種蔬菜集合起來,有這麼多顏色,五顏六色下藏著不同的營養,幫助他們長高長大。孩子不再以為馬鈴薯長在樹上,不再害怕茄子的顏色這麼奇怪,品嚐甜椒才知道生吃味道這麼好!讓孩子明白,汽水原來是香精+小蘇打+檸檬酸做出來的,以後可能再也不會吵著要喝了。
 
用心飲食,其實只需生活中的些微改變。
 
要改變習慣很難,但為了健康著想還是要跨出一步;如果父母能從小開始重視食育,那更是給孩子最好,最健康的的幸福禮物。

落實深耕親子飲食教育,本會自2008年起舉辦親子飲食體驗營活動,希冀透過親子互動的過程,共同實踐綠色食育的生活。

2009食再好玩~親子飲食體驗營

2010不能沒有米~親子米食體驗營

2011不能沒有米~親子米食體驗營(臺博館系列)

2011不能沒有米~親子米食體驗營(合作社系列)

 

校園午餐食安

分類

高中以下學生每年約在學校吃200次午餐,在食安事件頻傳的現在,校園午餐除了要求營養和衛生之外,更需要關心食材的安全性,究竟是否含有過量農藥、抗生素?是否使用飼料級基改黃豆製品?是否使用過多加工食品或半成品?抽驗機制是否足以為孩子的食安把關? 身為媽媽與家長的我們站出來, 要求自己孩子學校注意校園食材安全, 也期望透過政策體制的改變, 讓更多孩子可以吃到健康安全的校園午餐.

我們關心的校園食安問題包括以下層面:

歡迎關心孩子在校飲食健康的家長, 跟我們一起為孩子的健康飲食權站出來發聲~

主婦聯盟關心校園午餐歷程(大事記)

相關文章~

頁面

Subscribe to 綠食育